历史秘闻

魏征的谏官形象是李世民的刻意塑造

日期:2019-04-20   来源:网络

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勾结突厥寇犯山东。作为太子洗马的魏征向李建成提出建立战功的意见。他认为,李世民久居疆场,战功显赫,而且培植了一批私人势力。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危急太子的地位。刘黑闼一群乌合之众,如果您主动请缨,必定手到擒来,借此立功,而且还能广接山东豪杰。李建成采纳了魏征的建议,主动请战,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

此后,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尖锐化。这期间,魏征曾多次提醒、建议李建成及早动手,但李建成集团仍旧没能斗过李世民集团。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事变爆发,李建成、李元吉被杀。魏征也被逮捕,李世民见到魏征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喝问他:“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魏征回答说:“皇太子若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

其实魏征说的并非实话。李建成为了保住皇位,想了很多办法对付李世民。如何对付李世民,魏征也并没有提出多么高明的建议。李建成之败,更多的是因为他个人能力远远不及李世民。

但李世民并没有处理魏征,反而重用了他。先任命魏征为詹事主簿。李世民即位后,魏征任谏议大夫,后升任尚书左丞。直到贞观十六年(642),魏征染病去世,他一直处于朝廷核心位置,可谓显赫。

李世民为何不杀魏征?

李世民之所以不杀魏征,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魏征虽然任太子洗马,但并非李建成集团的核心人物。魏征是个文化人,没有带军打仗的能力,谋略也并不见得有多高明。所以他在李建成集团中一直处于边缘位置,既不掌握军队,也没有笼络一批人才,李世民没有必要杀他。

第二,不杀魏征是笼络人心的需要。李世民已经除掉了自己李建成集团,玄武门事变后最迫切的是安定人心。如果大开杀戮之门,那势必会激起更大的反抗。所以,李建成、李元吉被杀,除了他们的家人及少数核心之外,并没有株连太多人。唐太宗即位后,魏徵被任命为尚书左臣。魏徵接到的任务就是前往河北安抚李建成、李元吉旧党,由此可见李世民重用魏征是有道理的。在去的路上,魏徵正好碰见原太子李建成旧党李志安、原齐王李元吉护军李思行被押往京城。魏徵在没有征求唐太宗意见的情况下将二人释放,并仍旧任命官职。他对唐太宗的解释是:这样做是让河北的太子旧属相信当今皇帝是真的要赦免他们。唐太宗“深以为然”,认同了魏征的这一做法。

第三,不杀魏征是治国理政的需要。打天下需要武将,治天下需要文臣。魏征长期从事文职工作,是个称职的文臣,李世民治理天下需要他这样的人。

为何说魏征的谏官形象是李世民的刻意塑造?

虽然李世民即位时候只有二十八岁,还是个小年青,他又是采取非正常手段上位,如何巩固统治,让众多的人服他,这是个问题。为了消除杀兄夺位带来的不良影响,他急需重塑自己的形象。他选中了魏征。魏征是个读书人,性格偏执,不阿附权贵,以前又是李建成队伍里的人。根据他的这种性格特征和人生经历,李世民刻意将其树为典型,任命他为谏议大夫,鼓励他进谏,鼓励他提意见,而且积极采纳,并且公开承诺对犯言直谏的人绝不打击报复,从思想上、行动上打消了大臣们进谏的顾虑。这样一来,明主贤君的形象便跃然而出,从而团结了广大官员,有效巩固他的统治。君臣之间的这种良性互动,开创了“贞观长歌”,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房玄龄为何“临死上谏”反对唐太宗征讨高丽?
下一篇:揭秘白门楼上刘备为何要出尔反尔?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