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

曹操的统一战略:曹操为什么没能完成统一三国?

日期:2018-04-18   来源:网络

三国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一段历史了。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期,我们往往只记住了武将们的英勇无畏,和谋士们的神机妙算,却不曾想一场战争的胜利,虽要依靠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但也离不开后方文臣的运筹帷幄。

曹刘两家在汉中对峙时,如果没有诸葛亮坐镇川蜀,源源不断的供应粮食和武器,赤手空拳、饿着肚子的蜀军能攻下汉中?说到底,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魏蜀吴三家谁的综合国力强,谁就能在统一天下的道路上占得先机。

深谙此道的曹操在创业过程中,进行了两笔“产业投资”,大大加强了曹魏的实力,正是有这两笔投资,魏国才能抵挡住诸葛亮的北伐,笑到了最后。

一、第一大投资:食盐换牛

东汉时期,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了耕牛,这是我国农业技术的一大飞跃。耕牛的普及大大提高了耕种面积,粮食产量得以提高,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但古代农业生产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一旦遭遇长时间的、大范围的灾害,粮食产量连续锐减,养不活新增的人口,东汉政府又无力赈济灾民,走投无路的农民只能拿起武器造反,去抢劫那些囤积粮食的地主,一场席卷全国的“黄巾之乱”爆发了。

自然灾害和“黄巾之乱”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经济,导致人口锐减,甚至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况。为了将战争进行下去,如何快速恢复农业生产成了曹魏集团的头等大事,只有农业生产稳定了,才能提供足够的兵源和粮食。

曹操通过“屯田制”招募流民,授予他们土地,并且发放耕种的工具,鼓励生产,缓解了当务之急。但依靠纯人力的耕种效率太低,无法应对前方战事的军粮缺口,饿着肚子是无法打胜仗的。

看看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许攸的对话就知道了,当时曹军所剩的军粮只够维持数日,如果找不到快速消灭袁军的方法,曹操只能命令大军撤退。而许攸给曹操带来了极为关键的情报:袁军的粮草都囤积在乌巢,只要一把火烧了乌巢,袁军不战自溃。后来的事实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丢了军粮的袁军被杀的大败而归。

可以说,官渡之战的胜负手就在粮食,曹操和袁绍谁能先把对方“饿死”,谁就能获胜。

险胜回朝的曹操认识到打胜仗的第一要务是筹集足够的粮草,必须搞好农业生产。这时,一位名叫卫觊的大臣向曹操建言道:“如果能给农民提供耕牛劳动效率将大大提高,何愁没有足够的军粮?”

曹操对此建议非常感兴趣,追问道:“那耕牛从哪儿来呢?”

卫觊答道:“食盐专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收入,如果把卖食盐的钱用于购买耕牛,再把耕牛租给农民用于生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02年,曹操下令正式推广“食盐换牛”,为农民免费配备耕牛。这样一来,国家征收的粮食多了,农民留下的口粮也多了,一举两得。

据载,这笔投资成功后,当年逃到荆州避难的人纷纷迁回中原地区,曹魏实力因此大涨,从此北方再无可以与其抗争的势力。

更多>>(接下文评论)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三国中谁的武功最高?谁单挑最厉害?
下一篇:“木牛流马”到底什么?诸葛亮为何发明它?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