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旧时春节老照片:简单幸福的年味 纯真美好的记忆

日期:2019-02-01   来源:网络

1956年的春节,村民围坐在一起,第一次听到了收音机里传来的远方的祝福。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在1958年,所以,在那之前收音机才是人们最爱的娱乐消遣之一。

除了饺子,北方人还会做包子、馒头,待点心蒸好后,正中间再印个红花、红字,看着就喜庆!

除夕之夜,家人团圆,守岁围炉,温情四溢。上世纪50年代初的春节,天津一家人吃团圆饭的场景。

新年了,“总把新桃换旧符”,“学习先进经验”是极具那个年代风采的横幅。那个时候,“能不回家就不回家”成了新的宣传口号,干部们纷纷下到工农家庭给大家伙儿拜年。一位老书记在去农家拜年时,帮忙张贴春联的场景。

春节穿新衣,红旗商场到后来的百货大楼是最时尚的存在。以前,普通人家过年才会添新衣,所以每到新年,有新衣服穿,自然是开心极了!

春节穿新衣,红旗商场到后来的百货大楼是最时尚的存在。

逛庙会,那个时候,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大串糖葫芦。

单位发电影票,组织联欢,街道组织打扫卫生,置办年货,贴上装饰。许许多多的人,就结伴去购置年货,大街上人头攒动,个个笑容满面的!

过年了,除了有好吃的,大人们还会给孩子们做做玩具,家里有点余钱的干脆直接给孩子们买点。

过年贴窗花自是不能少的,那时候窗花都是家里手巧的人剪的,小孩子喜欢的不得了。往被雾气染得白茫茫的窗户上,贴上红红的窗花儿,过年的气氛,别提有多浓!

简简单单的“大刀”、面具、小风车,不算很精致的娃娃,就足以让一群小孩玩得不亦乐乎。

城里过年买点响炮,那个时候,放鞭炮是最有意思的事情。

没有礼堂,天做顶,石头做椅,怎样的环境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欢庆春节到来时的喜悦。

商场卖的商品也越来越多样化,八十年代中期春节时的北京王府井,人们在抢着买平时买不到的糖果。

三个穿着新衣服的儿童在放鞭炮,其中两个小女孩正害怕地捂着耳朵。

以前正月里看红火小孩是有优势的,可以随意攀爬。

试穿妈妈刚做好的新衣,这一刻别提多幸福!

以前没什么可玩的好玩的,小孩坐在双杠上看唱戏。

八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这四大件开始走进寻常人家。过节的时候,人们纷纷上街采购大件。

赵忠祥老师在为春晚致开幕词。那个时候听到他的声音,还没有人会想到动物世界。

1987年,一个高大英俊的大男孩儿因为春晚一夜之间红遍中国,他劲歌热舞带来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至今仍旧为人津津乐道,他就是费翔。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西安马腾空遗址基本建设考古发掘收获颇丰
下一篇:中国学者在巴基斯坦取得考古新成果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