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柬埔寨传统节日_柬埔寨传统节日介绍

日期:2017-08-10   来源:网络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对于柬埔寨传统节日你有哪些了解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柬埔寨传统节日,希望能帮到你。

  一、柬埔寨传统节日

  柬埔寨的送水节

  柬埔寨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送水节”一般在每年的10月至11月举行,它标志着一年中雨季的结束和捕鱼季节的到来。在柬埔寨文化中,水象征着生命与生育。人们借助送水节祝愿土地变得丰饶、农业获得丰收。部分地区还举行仪式,欢送水神和地神,感谢上天赐予水和土地。节日期间,王宫周围、湄公河畔张灯结彩,金边市民放假3天,大家愉快地享受一年的劳动成果,迎接下一个耕种季节的到来。在王宫广场前的湄公河上举行的龙舟大赛是送水节最热闹的庆祝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划船能手在此大显身手,一比高低。

  图为坐在龙舟舟头的姑娘用舞蹈手势指挥同伴们齐心合力,奋勇向前。

  柬埔寨的御耕节

  御耕节是柬埔寨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4月举行这一活动预示柬一年的农耕季节的开始。人们通过举行御耕节仪式,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王宫举行的一年一度的传统御耕节仪式上,身着盛装的柬埔寨男女进行象征性播种。

  柬埔寨独立日

  2010年11月9日柬埔寨庆祝国家独立57周年 11月9日,工作人员在独立节庆祝仪式上放飞彩球。当天,柬埔寨在金边独立纪念碑广场举行盛大仪式,热烈庆祝国家独立57周年。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国会主席韩桑林、政府首相洪森等政要以及各国驻柬使节和各界代表约2万人出席仪式。

  柬埔寨的风筝节

  风筝在柬埔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柬埔寨史料记载,皇家风筝节是为祭祀第3天堂的髻钗佛塔而于每年佛历一月上弦十二日至十五日(公历12月)举行的。仪式举行时搭盖起5座礼仪棚,请僧侣在5座大棚诵御祸经,并在每座大棚中放置5只宫灯和5只风筝。风筝节重新兴起是在17世纪初斯雷索里约波国王时期。到19世纪中叶安东国王(184l-1860)时期,风筝节又按照佛教的方式盛行起来,放风筝活动曾风行于柬埔寨全国。

  柬埔寨语的“风筝”和“鹰”是同一个词。风筝节时,柬埔寨的大地上北风轻轻吹拂,农历正值民收割稻谷季节。据说,这时代表凤凰的风卷走代表龙的水,“凤凰逐龙”以后,农民才好收割。在风筝节这个盛大的节日里,全国城乡都要在空地或收割完稻谷的田野里举行放风筝仪式。首先,人们请居士来诵经,祭拜神灵,祈求和风早日吹干田地并把稻谷上的尘土吹净,以便农民收割庄稼,获得丰收。诵经完毕,人们开始放风筝。

  柬埔寨的风筝造型丰富多彩,造型很多,例如:帕侬风筝、菜碟风筝、阳伞风筝、宫灯风筝、母子风筝、龙风筝、葫芦风筝等等。有一种超级风筝,长达五六十米,需要两三个人合作放飞,飞行高度有几百米。它的前端装有一个弓形发声器,弓弦用薄竹片或藤片做成。风吹弓弦,可发出四种或七种悦耳动听的响声,能传出两三公里远。据说这是为四言诗与七言诗伴奏。

  二、柬埔寨节日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主要有:柬新年、御耕节、送水节等。

  柬埔寨新年是公历4月13日。相传这一天,有一位守护神下凡,过新年就是为了迎接守护神。庆祝活动持续三天,男女老少换上节日盛装,探亲访友,信徒们做了各种食物送到寺院拜佛斋僧。

  御耕节是公历5月11日。国王或王室成员到圣田扶犁后,将牛牵到事先准备好的稻谷、豆子、玉米、青草、水和酒前,任其选择。根据牛吃什么来预测当年的收成前景。

  送水节是11月10日-12日。在雨季结束时,为感谢水神在雨季给人间带来了丰富的水源和天然的肥料,是五谷丰登,人们沿湄公河举行盛大的赛船活动,晚上游灯船和举行拜月等。活动的中心在金边,国王、王后、官员坐在河边搭建的观礼台上观看比赛、观赏夜景。成千上万的人从各地涌到金边参加活动。

  法定节日

  1月1日 元旦(休假1天)

  1月7日 胜利纪念日(休假1天)

  3月8日 国际妇女节(休假1天)

  4月14-16日 柬新年(休假3天)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休假1天)

  5月15日 比萨宝蕉节(休假1天)

  5月19日 御耕节(休假1天)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休假1天)

  6月18日 王后华诞(休假1天)

  9月24日 立宪及国王重登基日(休假1天)

  9月24-26日 亡人节(休假3天)

  10月23日 巴黎和平协定纪念日(休假1天)

  10月30日-11月1日  国王华诞(休假3天)

  11月7-9日 送水节(休假3天)

  11月9日 独立节(休假1天)

  12月10日 人权节(休假1天)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柬埔寨传统节日_柬埔寨传统节日分析
下一篇:韩国传统节日风俗_有关于韩国传统节日风俗介绍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