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明朝竟然有3个首都?

日期:2020-02-18   来源:网络

说起陪都,自正统朝正式确定北京顺天府为京都之后,南京便成为了陪都,加上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中都凤阳,明朝形成了“一京两都”的格局。至此,在多数人眼中,明朝都城(不含南明)也仅此三地。严格的说,在嘉靖朝以前,明朝的确为“一京两都”的格局,论地位,北京高于南京,南京高于中都。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一京两都”的格局就被打破。彼时多了一个湖广(今湖南湖北地区)兴都承天府,这个承天府不是明末郑氏在中国台湾所设的承天府,而是湖广布政司的承天府(现今位于湖北中部),而兴都承天府是嘉靖皇帝的诞生之地和龙兴之地。

从偏远藩王到明朝皇帝

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嘉靖皇帝原本只是个远离京城的藩王,后来运气好,被拥立成皇帝。嘉靖帝的父亲即兴献王朱祐杬是明宪宗成化皇帝的第四子,是明孝宗弘治皇帝的同父异母弟弟。弘治七年,兴献王正式就藩湖广安陆州。正德二年八月,兴献王生子朱厚熜,即嘉靖帝。正德十四年,兴献王去世,葬在了安陆州,嘉靖帝以世子身份处理藩邸事物,不久之后,嘉靖帝继承了藩王之位。朱厚熜只是芸芸诸王中的一人,且远离京师,跟皇位大统原本是绝缘的,但是他的堂哥明武宗正德皇帝却久久生不了儿子,且生性好玩。正德十五年,正德帝南巡回京之时不小心落水,落下了疾病,次年三月,便在豹房驾崩。此后,根据杨廷和等人拟定的遗诏:“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朱厚熜被确立为皇位继承人。
 
嘉靖皇帝画像
 
嘉靖帝是藩王入继大统,故后来其在即位礼及生父、生母的名分上,同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产生了不同意见,朝廷逐渐形成了以杨廷和等人为首的“护礼派”和以张璁、桂萼等人为代表并得到嘉靖帝支持的“议礼派”。“护礼派”要求嘉靖帝以“继子”的名义称弘治帝为“皇考”,称其生父、生母为皇叔考、皇叔母,以确保弘治帝一支皇位得到延续;而“议礼派”则认为应当“继统不继嗣”,即认为嘉靖帝是继承了皇位,而不是继承了太子之位,反对强迫嘉靖帝改认弘治帝为皇考。两派朝臣围绕嘉靖帝父母名分及相关礼仪进行了长期地斗争,史书称之为“大礼议”。
 
此后,在“议礼派”的帮助下,嘉靖帝在“大礼议”事件中逐步取胜,嘉靖七年六月,《明伦大典》修成并刊印颁发,嘉靖帝以法典的形式巩固了自己在“大礼议”中所取得的成果。父以子贵,兴献王被嘉靖帝“追尊献皇帝,庙号睿宗”;而嘉靖帝生母蒋氏被尊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安陆州升格为陪都
 
 
元朝时,安陆州叫安陆府,明初时被降为安陆州,嘉靖皇帝继位后,安陆州也逐步升格,成为明朝陪都。
 
升州为府、赐名“兴都”。嘉靖帝想给自己的家乡戴个“高帽子”,很快便有臣子揣摩到嘉靖帝的心思。嘉靖十年,湖广归州南逻口巡检徐震“请于安陆州建立京师,下礼部议:京师之建,于典礼无据,太祖发迹濠州,改州为府,较之安陆事体相同,宜升为府治,以隆根本”。彼时,想要建京师,赐名号是不够的,还需要厚实的财力来支撑,所以这个建议并未被立即采用,但君臣参照凤阳府之例,升安陆州为承天府。嘉靖十八年,嘉靖帝南巡湖广承天府之后,决定升承天府为陪都,“帝以承天府为兴都,设留守司,统显陵、承天二卫,比中都焉”。自此,承天府有了陪都之名。安陆州被升格为承天府之后,嘉靖帝命“改建其规制,创所未有”,府城部分建筑规制参照顺天和应天府,“大门门上覆以筒瓦,视顺、应二府之制”。
 
给兴王府以帝王宫殿的名义。兴王府是嘉靖帝入继大统之前居住的王府。嘉靖帝皇权巩固之后,开始增修兴王府。嘉靖五年五月,嘉靖帝命“修旧邸宫殿”,此后又多次扩建,嘉靖二十年,“显陵、旧邸工成,约费银八十九万七千七百两”。但实事求是的说,兴王府虽然被尊称为宫殿,但其规制是远远低于南京和北京的。不过,嘉靖帝从软件上赋予了兴王府以皇宫的地位。嘉靖二十一年,嘉靖帝“诏定兴都旧邸官守,凡宫殿门禁、关防、出入内臣,俱照两京例”。兴王府的设官和管理参照北京、南京大内。
 
湖北明显陵
 
完善祭祀职能。兴献王原本是以藩王之制葬在了安陆州松林山,嘉靖帝成为皇帝之后,开始尊崇自己的生父,赐兴王墓以“显陵”之名,并改松林山为纯德山。嘉靖十年,嘉靖帝命纯德山从祀方泽,次于五岳。嘉靖十七年底,蒋太后去世(嘉靖帝生母),次年,嘉靖帝南巡承天府之后,命扩建明显陵,将蒋太后和兴献王合葬于承天府显陵之中。嘉靖十九年,“工部右侍郎顾璘奏修显陵宫殿,计银四十六万两有奇”,可见显陵工程耗费甚多。除了硬件,明显陵祭祀级别也不断提升,如嘉靖十八年,嘉靖帝“升戚属为都督佥事,给钦差纯德山掌祀关防,职专守护,始于太常寺选补奉祀及增祀丞一员,如七陵之制。”显陵软件亦不逊于昌平明陵。
 
增设省级军区。明初,地方设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司(都司),形成了分权和相互牵制的局面,进而集权于朝廷。明初,湖广地区设有湖广都司,后又增设湖广行都司,皆为以卫所制为基础的明朝地方军事管理机构,但用兵之权在中央。到了嘉靖朝,嘉靖帝为保卫自己的龙兴之地承天府,决定在承天府新设兴都留守司这一军事机构,自此,湖广地区形成了都司、行都司、留守司三个省级军事单位并立的局面。兴都留守司在明朝都司卫所体系中属于五军都督府内的前军都督府,为“承字号”。
 
兴王府遗迹
 
兴都于嘉靖帝而言的意义
 
 
明朝帝系,自朱元璋起,到崇祯帝止(不含南明),有多次变化。第一次是建文末年的靖难之役,帝系从建文帝转至明成祖一支,第二次是土木堡之变后,帝系从英宗转至景泰帝,后又转回英宗一支,第三次即是正德帝驾崩后帝系转至嘉靖帝一支,最后一次是天启帝逝后帝系转至崇祯帝一支。明人提到:“太祖开基建康,升建康为应天府,太宗迁都北平,升北平为顺天府,今皇上兴自安陆,升安陆为承天府。”可见,升格龙兴之地并非是帝王的一时兴起,而是当时的政治常例,升格龙兴之地,能充分彰显帝王的尊荣。但嘉靖帝升格兴都承天府同其他帝王有不同之处,因为嘉靖帝是唯一一个出生和成长于就藩地、生父为藩王、之后继承皇位的皇帝,明太祖并非生于南京,明成祖生于南京,景泰帝和崇祯帝皆生于京师,这些都同嘉靖帝不同。
 
承天府对嘉靖帝而言有三重含义,一是故乡,嘉靖帝在《御题汉江》一诗中提到:“旧邸承天迩汉江,浪花波叶泛祥光。溶浮滉漾青铜湛,喜有川灵卫故乡。”嘉靖帝是把兴都承天府视为家乡的。二是龙兴之地和福地。嘉靖帝笃信道教,由于他继承皇位之前一直在承天,故他认为承天地区是福地和吉地,嘉靖帝曾在诗中提到:“谁道郢湘非盛地,放勋玄德自天予。”认为家乡是宝地。三是这里是嘉靖帝父母陵寝所在地,且这里还葬有嘉靖帝的部分亲兄妹,这些亲兄妹都是幼年夭折,故兴都一地承载着嘉靖帝的很多记忆。
 
嘉靖皇帝剧照
 
嘉靖帝将承天府定为陪都,不仅仅是基于乡情,而是有着深刻用意和历史背景的。首先是兴都的确立,反映了“大礼议”事件之后,皇权的巩固和强化,是嘉靖帝彰显权力和尊荣必然结果。其次,陪都专志《兴都志》的编撰,记录了兴献王和嘉靖帝在承天时的一些言行和“祥瑞”,为自己塑造了入继大统的所谓征兆和必然性,也正如明人所言:“自肃皇帝龙飞启运,山川王气,鼎足两京。”三是通过尊崇陪都、扩建显陵,强调了明朝帝系由“弘治帝——正德帝”一支转至“兴献王——嘉靖帝”一支。
 
尽管兴都整体规制逊色于北京、南京和中都,但依然不妨碍将兴都视为陪都。陪都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陪都类型自然有不同的评定标准,不可武断定论。因此,将兴都视为陪都,并非是明朝君臣的一厢情愿,而是基于彼时历史背景、现实用意、硬软件情形之上的客观事实。
 
参考文献:
叶骁军:《中国都城发展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徐阶:《世经堂集》,海南出版社,2000年。
朱厚熜:《御著大狩龙飞录》,齐鲁书社,1996年。
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官修:《(万历)承天府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
官修:《(万历)大明会典》,文海出版社,1985年。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漫画历史丨一口气读懂大明王朝
下一篇:为何土木之变也消灭不了明朝?如果想灭亡明朝,他应该怎么做?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