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

诸暨包村之战:如何抵挡太平军十万大军?

日期:2018-01-26   来源:网络

浙江诸暨县城东北有个村庄,村民大多为包姓,所以叫做包村。今天,这儿是一片安静祥和的土地。谁也想不到,在清朝末年,这个小村落曾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当地村民武装前后打退太平军五次进攻,双方死伤数万人。

“神仙”登场

1861年,距天京陷落仅剩三年,后人或许想当然以为,此时太平天国气数已尽。但事实上,太平军当时席卷江浙,攻势正盛。1861年秋,李秀成率太平军在浙江攻城略地,九月份相继占领绍兴、诸暨等地,设置地方政权。

于是,包村之战的主角包立身,登上了历史舞台。

包立身只有二十几岁,出身普通农家,大字不识几个,祖上世代居住包村,履历平平无奇。然而包立身却很受乡人尊敬。

原来这人文化水平不高,野心倒不小。他自称修仙得道,能预测祸福吉凶,天天焚香打坐,号称上知天象,下知地理。久而久之,在乡里混了个“包神仙”的名头。

太平军攻入浙江,在包立身看来,实乃大好时机。太平军占领诸暨不久,他便打出旗帜公然抗拒。包立身搬出一堆“神授”的兵书、宝剑、符箓,轻松拉起一支“东安义军”,杀死太平天国乡官。

与一般地方团练不同,包立身宣称,起兵目的在于“守包村土地”。他自号“先生”,既不受太平天国控制,也不用清朝年号。

包立身宣扬起兵保卫家乡后,归附的乡民数以千计,他们在包村修筑城垒,打造军械。

如此高调,自然引来了太平军高层的注意。包村虽小,却无异于一颗打入太平天国战场后方的钉子。驻守绍兴的来王陆顺德,下令派兵剿灭包村。

六打包村

这年11月、12月,太平军调动数千兵马,先后两次进攻包村,然而事与愿违,两次“围剿”,头一次中了包村伏兵,第二次也伤亡百余人,居然都被包立身打败。

1862年正月,陆顺德亲自出马。他认为,此前失利主要是兵力不足。25日,他先派部将率众两万前来,满以为可将包村一鼓荡平。

不料,包立身临危不惧,利用太平军不明地形的弱点,再次设下埋伏。太平军兵力雄厚,对敌人掉以轻心,结果遭到伏兵截击,丧亡两千余人,狼狈撤退。

接到败报,陆顺德懊恼不已。难道几万天兵打不下一个小村子?忽然他心生一计。两天后,陆顺德率四万大军,利用地形,埋伏在包村附近,另派一百多人杀入包村诱敌,准备诈败将包军引出村子,围而歼之。

然而,包立身发现来攻的太平军与往常迥异,兵力较少,识破是诱敌之计。太平军被守军斩杀了三十多人,佯装败退,可是敌人却不追来。三次攻打包村接连受挫,太平军白白损失了不少兵力。

而在村内,包立身神气十足,他身穿一袭纯白道袍,时而焚香默坐,时而披发仗剑,嘴里喃喃不知念着什么咒语。

据说,有位“白鹤真人”,曾传授给他兵法和遁甲方术。所以他不仅能算准出战方向,还会用“六丁缩地法”,把敌军大炮搬过来。

当地民风迷信,包立身的“神迹”很快传得特别玄乎。周围数百里,都有居民搬到包村避难。许多地主携带资财粮食跑来支持他。

包立身把部众分为东、安、忠、义四大营,全部穿白衣,剃发以区别太平军。四营首领均为包氏亲族,并设置有文书和后勤机构,俨然建立起一支私人武装。

连吃败仗之下,陆顺德试图采取政治攻势,招抚包立身。村民文化程度不高,不太讲“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套,结果太平军又赔上了劝降使者。

陆顺德一气之下,向杭州等地征集援军,继续攻打包村。与此同时,包立身也和附近民团求援。

1862年2、3月,太平军又向包村发动第四次和第五次攻势。包立身率军迎战,被流弹击中负伤,亲军拼命把他救出战场。但在关键时刻,其他民团派来救兵,太平军因而战败,伤亡接近两万。

这下,太平军众将忍无可忍。主持浙江战场的李秀成堂弟、侍王李世贤,从全省调集人马。

5月,李世贤、陆顺德等五王亲自统领宁波、杭州、金华等地的十余万精锐太平军,齐集包村。太平军内部甚至传言,甘愿放弃天京也要打破包村,可见他们已执著到何种程度。

更多>>(接下文评论)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晚清女性什么样的犯罪行为比较多?
下一篇:清朝皇帝陵寝,修陵墓时最好的原料产地在哪儿?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