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李白的出仕之路:如何评价李白的仕途之路?

日期:2018-03-11   来源:网络

大唐开元八年(720)春天,20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江油,开始了自己蜀中漫游之旅,这也是他人生第一次离开青莲和匡山那种小地方,来到一方大都市。

毋庸讳言,此次离开侨居的彰明故乡来到成都,李白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游览风土人情,而是想尝试着走当时流行的上升之路:干谒公卿。此时他的目标是被贬到成都做益州刺史的苏颋。苏颋是与张说齐名的赫赫有名天下两大手笔之一,如果被他看上加以褒扬推荐,那么李白就有希望名动天下,说不定还能像他的偶像司马相如一样被直接征召吧!

出成都城,沿川陕之路向北,走不了多远就有一座驷马桥。这座驷马桥的名字,正出于司马相如的典故。汉武帝时司马相如曾在成都混得不如意,当他被征召入京,途经此桥时,面对河水发誓说,如果不是乘坐驷马大车,发达显赫,他就再也不回蜀。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司马相如的才华被刘彻看中,高官得做,骏马得骑,风光乘驷马大车衣锦还乡。自此之后,驷马桥的故事就成为蜀人凭才华上位的最佳案例。而从彰明赴成都的李白,必然会经过此地。当20岁风华正茂的他经过此桥时,心中一定想象着自己成为第二个司马相如,给此桥再添佳话!

实际上,这位诗人虽然冒着“仙气”,但同时也有着凡俗的一面,他终生都渴望跻身朝堂,成为真正李唐权贵中的一员。他从青莲来到成都,是为此目的而干谒,以后从蜀中离开奔向广阔天地,在纵情山水时,依然是不忘干谒。他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像司马相如一样,而且他最后也做到了,甚至比司马相如还要风光,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无论是汉武帝还是唐玄宗,都不可能真正看中他们的治国之才,他们终究都只是点缀朝堂的词臣而已。这种南辕北辙的悲剧,困扰着20岁的李白,也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困扰着他,而他此次来成都干谒失败后写下的一句词,无意倒成为他以后人生的写照:“茫茫南与北,道直事难谐。”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对于这个刚从乡下来到大都市的少年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稀奇。的确,经过几十年的恢复元气,素有天府之国的成都不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甚至已经是唐帝国中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李白的前辈,同为唐人的陈子昂就曾经告诉皇帝,这里“人富粟多,顺江而下,可以兼济中国”。不仅如此,每当关中发生饥荒的时候,都要从成都平原调集大量粮食救济。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关中残破,与李白同时代的高适就亲见蜀粮抵京之时,“衣冠士庶,颇亦出城”,道路相望地运粮食去了。从这些记载中,都可以看出当时蜀地的富足。

李白抵达成都后,将当时著名景点游览个遍,还在著名景点散花楼留下了一首《登锦城散花楼》。这座楼原在成都南郊,是隋代分封到此的蜀王杨秀所建。杨秀在蜀地后期作风颇为奢华,甚至有“拟于天子”的黑材料,再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在隋炀帝上台之后被整肃。杨秀虽倒台,但他在成都修的散花楼留存了下来,成为当地一处盛景。今天散花楼已不复存在,但既出自以奢侈闻名的杨秀,那么此楼的富丽堂皇也就可想而知。李白对其他地方都没有什么感触,甚至就连著名的武侯祠都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独独对此楼大肆称赞:“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看来此楼的确和初来大都会的乡下少年李白十分投缘。

更多>>(接下文评论)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上官婉儿是谁?她的尸体盗墓者为何要盗走她的尸体?
下一篇:元稹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元稹的妻子是谁?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