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从玄武门之变看大唐宫廷政变

日期:2018-03-18   来源:网络

公元626年6月2日,在秦王李世民的府邸里,发生一场了激烈的争辩。此前,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早已结为一党,与功高天下、兵多将勇的李世民势同水火。为将李世民置于死地,李建成、李元吉挖墙脚、使阴招、进谗言、下毒药,可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恰在此时,突厥将领郁射率数万骑兵大举入塞,边关告急。

太子李建成向高祖推荐齐王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率军北征。高祖同意其请,李元吉乘机要求秦王府帐下尉迟敬德、程知节(程咬金)、段志玄、秦叔宝等将领随军出征。

这看似是他们剪除李世民羽翼的具体步骤。然而真正的图谋却远比这阴险。

突如其来的惊天阴谋

担任太子府率更丞、实际是李世民埋设的「暗桩」王晊向李世民密报,太子和齐王准备趁为齐王饯行之机将李世民杀死,并将尉迟敬德等秦王党羽尽数坑杀。

这简直是把即将爆发的玄武门之变完整预演了一遍,只不过,杀人者和被杀者对调了一下位置而已。

人已为刀俎,我将为鱼肉,但秦王焉能任人宰割。李世民迅速将情况通报给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一干僚属,商议对策。

争论:秦王僚属的劝进表演

接下来,便是这场争辩。争辩的一方,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秦王心腹僚属,作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

有「房谋杜断」之称的房玄龄、杜如晦没能加入,这是因为此时二人已经被太子齐王以谗言远调外任。如果他们在场,也会支持长孙、尉迟等人。

另一方是李世民自己。辩论的焦点,就是面对太子齐王该怎么办。

据《资治通鉴‧唐纪》记载,与往日英明神武、当机立断截然相反,此时的李世民变成了絮絮叨叨、哭哭啼啼的唐僧,面对属下先发制人的建议,一味感叹「骨肉相残乃古今第一大罪」,非要等祸事发生再举义旗。

尉迟敬德、长孙无忌反复奏陈,趁太子齐王阴谋未发,以雷霆手段将其诛灭,才是真正安宗庙、定社稷、为百姓之举。

尉迟敬德的进言更加直接:由于自己拒绝了太子齐王的拉拢诱惑,早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如果秦王遇害,自己定然死无葬身之地。如果大王迟迟不定计,自己只能窜身草泽,远离京城是非之地。

长孙无忌也在一边帮腔:尉迟敬德走了,鄙人也不便久留。麾下人才济济的李世民眼看就要孤家寡人了。

最后,尉迟敬德当面数落李世民犹豫不决是为不智,临难不决是为不勇。

末了,他还貌不惊人地稍微露了露牙齿:「大王平时畜养的八百多名勇士,都已经进入宫中,他们已经全副武装,等待号令了,现在起事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王你就看着办吧。

时至于此,李世民还是扭扭捏捏,还要征求大家意见。没想到言语之间,一个由齐王李元吉谋划的更大阴谋浮出水面。

一个僚属爆料,李元吉曾和属下谋划,等除掉了李世民,夺取太子李建成的东宫之位就易如反掌了。

由此可见,如果毫无作为、束手就擒,只会生出更多不可控的变数,最终让阴谋家得逞,彼时必然天下土崩,大唐刚刚建立不久的统一基业也将毁于一旦。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世民此时奋起,不但不是杀兄屠弟恶徒,反而是拯救社稷的正义之举了。

有了这个高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以及秦王府的一干僚属便劝谏李世民不必拘泥礼法,而应以江山社稷为重,从速定计。王府上下,群情汹汹。

纵使如此,李世民虽然心有所动,却依然要求神问卜、预测吉凶。

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就在李世民要用龟壳占卜时,李世民的幕僚、后来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张公谨闯将进来,一把夺过龟壳摔在地上,朗声说道:「占卜是用来决疑的,如今事情并无疑难,还占卜什么呢?如果占卜不吉,难道还能中途停止么?」

李世民这才下定了决心。

更多>>(接下文评论)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唐高宗李治:为什么日本人说他是中华第一人?
下一篇:唐高宗长子李忠简介,李忠是怎么死的?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