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焦点
古代“去妻”的理由五花八门
“去妻”即古代的离婚。孔子在《家语》中说:“妇有七出,三不出。七出者:不顺父母者、无子者、淫僻者、嫉妒者、恶疾者、多口舌者、窃盗者。”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远远没有今天妇女高,因此,古代“去妻”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有时让人啼笑皆非。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古代离婚
《汉书》:“霍光以女妻金赏,赏以霍氏有事萌芽,上书去妻。上亦自哀之,独得不坐。”金赏“去妻”只是因岳父想谋反,当然更主要的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官禄和生命。如果说因怕被牵连,而“去妻”的话,还说得过去。而以下几位的理由,就令人大跌眼镜!
如汉代的王吉,“妻取东家枣啖吉,吉乃去妇。”仅是因为摘了人家一颗枣子,即遭抛弃,实在有些荒唐。《后汉书》载:“鲍永,养后母至孝。妻尝于母前叱狗,永即去其妻。”只是因为在母亲前面前叱狗,即遭抛弃。《后汉书》载,李充因为妻子私下里对他说:“妾有私财,愿分异。”充“遂呵斥妻出门”,这样的去妻理由也让人难以接受!
《旧唐书》载:“崔颢者,登进士第,有俊才,无士行,好赌博、饮酒。及游京师,娶妻有貌者,稍不惬意,即去之,前后数四。”仅仅是为了自己“稍不惬意”而去妻,二三其德,可见此人之德行。人们只知他名垂千古的一首《黄鹤楼》,殊不知其人品却如此轻薄!
《白居易集》载,一妇女给在田里耕种的丈夫送饭,路遇饥饿的父亲,就把饭菜给父亲吃了,丈夫即要“去妻”。好在白居易明断:按照妇女的德行标准,妻子理应顺夫,然而报答父亲恩情乃出于天性。所以,应先将饭给父亲吃,丈夫在其后。由于孝亲重于事夫,故丈夫终不可休妻。《唐宋遗史》:“严灌夫娶慎氏,十年无子。乃出之。”妻为诗一别曰:“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晌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过望夫山。”丈夫读后很感动,“遂如初”,看来这严灌夫也算是开明之人。
总的来说,古代十分重视社会关系的稳定,离异总不被提倡,所以离婚率远远低于现代。不过,这些“去妻”理由,令人匪夷所思!
注:本文摘自羊城晚报 作者:孟祥海
相关文章
-
说说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历朝历代都是读书人控制政权
中国政治史上一个重大的特色,是皇帝一家人跟据血统而继承。但丞相以下各级官员,究竟是怎样 ... -
古代驿站“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其实是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 ... -
浅谈中国古代“和亲”政策真能带来和平吗?
说来奇怪,中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代中,综合实力最为强盛的汉、唐竟然都是和亲的主力,送出去 ... -
帝国时代的功名利禄,是给我们的民族和历史造成的最大危害
自秦到清,中国历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帝国时代,皇权膨胀到了极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 ... -
古代科举“连中三元”没那么容易!说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近日看《儒林外史》,里面人物的称呼众多,尤其是各个等级的文人,把原来以为很简单的学位 ...
相关推荐
-
说说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历朝历代都是读书人控制政权
中国政治史上一个重大的特色,是皇帝一家人跟据血统而继承。但丞相以下各级官员,究竟是怎样 ... -
古代驿站“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其实是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 ... -
浅谈中国古代“和亲”政策真能带来和平吗?
说来奇怪,中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代中,综合实力最为强盛的汉、唐竟然都是和亲的主力,送出去 ... -
帝国时代的功名利禄,是给我们的民族和历史造成的最大危害
自秦到清,中国历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帝国时代,皇权膨胀到了极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 ... -
古代科举“连中三元”没那么容易!说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近日看《儒林外史》,里面人物的称呼众多,尤其是各个等级的文人,把原来以为很简单的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