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焦点
古代也有“春运”:古代路途遥远如何回家
春节是中国人合家团聚的节日,每年年关将近,不管离家有多远,游子们都要尽量赶回家人身边,庞大的返乡人流也导致了春运难,现代尚且如此,在古代人们春节要回家岂不是更困难了?
那可怎么办?
古代受自然、礼俗“父母在不远游”等因素的限制,人口流动的数量并不大,距离也不太远,古代春运的主体也并非“外出务工人员”,而是公务人士和商人。
虽然距离跟现在相比不太远,但以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说,回一趟家也是非常不方便的。
为了解决回家过年的难题,古代官府也尽量不在过年时安排公务人员外出。而外出打工者、经商人士,则会早早动身起程上路,避免延误回家时间。
古代也有“高速路”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驰道是秦国的国道,按照记载数据折算来看,驰道宽达69米,路边还栽植松树,绿化降噪,驰道类似于“古代的高速公路”。
春运坐畜力车走驰道回家已经是当时相对便捷的路了。
畜力车堪称古代“大巴”
在古代,驱车动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中国最早的人力车是辇,辇就是轿子的前身,之后又有痴车、独轮车、鸡公车、黄包车、三轮车。
而长途运输特别是物流则主要靠畜力车,它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巴”。有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其中马车是古代春运最主要的工具,和现代长途大巴一样重要,至今在个别地方仍能看到马车。
船是最舒服的交通工具
在中国古代,无论载人载货,木船才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就是因为运河上的船运送着几百万石的粮食,附带大量白银和各种商品,还有往来的官吏、客商。
无论是外出做生意还是到外地赴任,只要有条件坐船那就是首选的交通工具,春节回家就更不用说了。
在古代回家之路,如此难也阻挡不了游子回归,春节临近,现代的你是否也做好了回家的准备?
相关文章
-
说说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历朝历代都是读书人控制政权
中国政治史上一个重大的特色,是皇帝一家人跟据血统而继承。但丞相以下各级官员,究竟是怎样 ... -
古代驿站“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其实是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 ... -
浅谈中国古代“和亲”政策真能带来和平吗?
说来奇怪,中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代中,综合实力最为强盛的汉、唐竟然都是和亲的主力,送出去 ... -
古代科举“连中三元”没那么容易!说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近日看《儒林外史》,里面人物的称呼众多,尤其是各个等级的文人,把原来以为很简单的学位 ... -
忠臣必廉,奸臣必贪?古代忠臣与贪官时常是同一个人
忠臣必廉,奸臣必贪。这是一种简单的思维。这种思维,甚至可以说是幼稚和混乱的。乾隆年代 ...
相关推荐
-
说说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历朝历代都是读书人控制政权
中国政治史上一个重大的特色,是皇帝一家人跟据血统而继承。但丞相以下各级官员,究竟是怎样 ... -
古代驿站“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其实是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 ... -
浅谈中国古代“和亲”政策真能带来和平吗?
说来奇怪,中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代中,综合实力最为强盛的汉、唐竟然都是和亲的主力,送出去 ... -
古代科举“连中三元”没那么容易!说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近日看《儒林外史》,里面人物的称呼众多,尤其是各个等级的文人,把原来以为很简单的学位 ... -
忠臣必廉,奸臣必贪?古代忠臣与贪官时常是同一个人
忠臣必廉,奸臣必贪。这是一种简单的思维。这种思维,甚至可以说是幼稚和混乱的。乾隆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