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焦点

古代中国四次大规模“移民”日本的历史

日期:2019-05-21   来源:网络

从先秦时代开始,中国大陆就不断有移民进入日本列岛。最早用文字撰述的日本史籍《古事记》《日本书纪》中,把这些来自中国的移民称之为“汉人”“新汉人”“吴人”“唐人”等。后来,日本对这些外来移民,有了统一的称号——“渡来人”,再后来,统称“归化人”。

综合中国《后汉书》、日本《日本纪》等史料,总结大陆汉人大规模地进入日本岛情况,截止到宋,一共出现了四次“移民潮”。

第一次是在秦汉时期。秦始皇横扫六国,旧燕国和齐国民众为逃避战乱,分两路逃亡日本:北路是燕国人由东北到朝鲜半岛再渡海到日本,南路是山东半岛的齐国人直接渡海赴日本。   

第二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因是由西晋内战引发百年“五胡乱华”,长期残酷的民族仇杀,使大陆汉族人尤其是中原的名门望族不堪忍受,开始了向四周大规模迁徙的浪潮,其中一部分由东北逃向朝鲜半岛,这里相当多的一部分最后去了日本。

第三次是隋唐时代。日本大规模派出遣唐使来中国访问学习。遣唐使回日,唐朝有时派遣送使同去。这里随行的中国人员,大多是得道高僧或者文化学者,由于航行艰险,加之受到日本盛情挽留,他们往往居留下来,“归化”日本。

第四次是就宋末时代。元灭南宋,再次掀起残酷的民族战争与屠杀,江南汉人国破家亡,陆续迁居日本。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四次移民潮中进入日本的中国大陆人中,虽然大多难民,但并非个个白丁,而是含有不少大师级人物。因为古代中国人移民日本,战乱是一个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应邀“讲学”“布道”亦大行其道。一些汉民族精英,不是“逃过去的”,而是日本“请过去的”。拿今天的话来说,这些人可都是中国“博导”级人物。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传道授业精神,均堪一流。他们不仅给日本带去技术学术,而且还带去了中土精神之精华。如果给这些移民日本的中国老师们做个形象比喻,则可以说,他们就是“四渡东水”的“华夏文明的播种机”。

比如早在无学祖元移居日本之前,不仅有他的师兄兀庵普宁来日,而且更早的还有南宋佛师兰溪道隆、宝庆寂圆,匠师陈和卿等人物,他们都是受到日本方面的盛情邀请,赴日讲学布道的。

兰溪道隆,被日本史学家称为“将纯正禅宗教义传到日本第一人”。

他于1246年东渡日本传法近三十年,开启日本禅宗一个新阶段。日本第一所具有南宋风格的纯粹禅宗寺院——建长寺,就是按照他的设计开建的,寺庙建成后,他为开山住持。从此日本寺庙有了更深意的别称:“禅院”。道隆在日本传禅三十年,受到上至将军贵族,下至武士平民的普遍欢迎。 

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

因为他把禅宗“世俗化”。道隆在日本讲禅,不做玄远之态,而是亲民接地气。他准确地阐述了禅宗的基本宗旨和重要命题,指出人人皆有禅性,强调“平常心是道”。他认为修行不离人伦日用,不必死记硬背经书。只要从日常生活中体悟自己内心中的禅心,也能顿悟得道。这些内容非常符合日本民众“重实用”的特点,使禅宗为日本社会普遍接受。大批日本民众也对道隆及其禅法尊崇有加。道隆所到之处,所主之寺,听者众多,从者如云。

还有文化匠师陈和卿,他是作为宋文化使者来到日本。陈和卿书画、佛道直至铸造,样样精通。他帮助日本修造了很多佛堂佛像,诸如闻名世界的奈良大佛。

据日本历史学者夏本涉研究记录:南宋时代,大约有300余名日本僧使入宋,他们归时,不仅带着中国文化典籍、书画、经像,而且邀请到了像祖元、陈和卿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一同回到日本。这些华夏大师,为日本留下不少雕梁画柱、精美物质遗产,同时,也为大和民族的精神构造作出了祖师级贡献。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日本人喜爱诸葛亮或与樱花有关
下一篇:姜维的复国与田单的复国性质一样吗?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