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旧照
上海老照片:1987年的上海 浓浓的海派味道

上海老照片:1987年的上海 浓浓的海派味道。
海派文化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源于欧美的近现代工业文明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
海派文化既有江南文化(吴越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区别于中国其他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
1843年上海开埠以前,江浙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商业社会。商业社会的特点就是开放、多元和随和。
吴越文化包容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理念和人际关系。
在开埠之后,这些先进的事物迅速被当地人接受,并且与当地的吴越文化融合,形成海派文化。

上海老照片:1987年的上海 浓浓的海派味道。
1843-1949年期间,特别是19世纪30、40年代,以吴越民系为主的大移民,哺育了海派文化的成长。
建国以后,定都北京,商务印书馆等文化单位迁往北京,以郭沫若、茅盾、叶圣陶、夏衍、曹禺为代表的上海文坛骁将率队陆续迁居北京,上海在电影等方面不再是中国的文化中心。
上海虽然不再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了,但文化基础很好,依然作用不小,有些方面如电影、小说在全国的影响还是很大。
开放以来,上海再次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海派文化重新焕发了青春,充满了活力,健康地发展。
上海·1987年6月-8月【摄影:Jason Willis】
相关文章
-
胜利日:四张直击人心的抗战照片,中国胜利来之不易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一、日军占领北大营第七旅司令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的耻辱 ... -
1991年的中国老照片: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组图片真实反映了1991年的中国社会百态;此时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 ... -
老照片直击中国女性百年变化史
中国女人百年变化:清末时期的中国女性,当时还是流行裹小脚,女性以小脚唯美。和现在差别还 ... -
1950年的上海老照片:壮观的百老汇大厦
这组图片是弗拉迪斯拉夫米卡沙在1950年拍摄的,图为百老汇大楼外面。图为外滩。图为外滩。18 ... -
实拍清末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老太监“退休”老照片
在北京八宝山南麓,原有一座元朝至正年间海云和尚所建的灵福寺。明朝永乐初年,相传司礼监太 ...
相关推荐
-
胜利日:四张直击人心的抗战照片,中国胜利来之不易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一、日军占领北大营第七旅司令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的耻辱 ... -
1991年的中国老照片: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组图片真实反映了1991年的中国社会百态;此时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 ... -
老照片直击中国女性百年变化史
中国女人百年变化:清末时期的中国女性,当时还是流行裹小脚,女性以小脚唯美。和现在差别还 ... -
1950年的上海老照片:壮观的百老汇大厦
这组图片是弗拉迪斯拉夫米卡沙在1950年拍摄的,图为百老汇大楼外面。图为外滩。图为外滩。18 ... -
实拍清末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老太监“退休”老照片
在北京八宝山南麓,原有一座元朝至正年间海云和尚所建的灵福寺。明朝永乐初年,相传司礼监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