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陕西西安西咸新区一工地发现古代遗存
日期:2017-12-15
来源:网络
北周武帝时曾进行过大规模的灭法运动,史料记载当时毁像破塔烧经,令僧尼还俗。共还俗僧人300万人,退寺院4万座,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规模灭法运动。12月10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陕西省考古专家在西咸新区一处基建工地内发现了65件彩绘泥塑佛像头,而这些佛像初步推测时间不会晚于北周时期。
2017年2月至5月间,考古专家对这块基建工地内的古代遗存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出古代墓葬17座,灰坑20座,陶窑5座。总计出土文物160余件,其中彩绘泥塑佛像头65件,为陕西近些年首次大批量发现。
据此次考古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秦汉研究室副主任肖健一介绍,这17座墓葬中有5座为西汉墓葬,出土器物63件。10座为唐代墓葬,出土器物24件,还有2座初步判断为宋代墓葬,出土铁器3件。而20座灰坑,从地层及出土器物初步推断为唐宋及以后时期。同时还发掘了5座窑址,文章开头提到的那65件彩绘泥塑佛像头就是从编号为Y2的窑址窑室后壁底部发现的。这座窑址的窑室接近马蹄形,时代应晚于南北朝,考古专家结合其形制推测窑址年代不会晚于隋唐。
此次出土的塑像为泥质,外部施画彩绘。大部分为头部,身躯部分仅见手掌残件。这些佛头头部高10~30厘米,背部扁平。专家推测当时应与躯干部分贴于墙上。塑像可分为佛、菩萨、弟子、供养人。一般弟子面部施红彩,菩萨面部为白彩。佛头像高髻、窄脸、长直鼻、细颈,有北魏佛像瘦骨清像的典型特点,也有少部分下颌圆润、颈部较粗,专家推测最晚年代应该不会晚于北周。
肖健一介绍,本次考古发掘的墓葬年代跨度长,从西汉持续至唐宋,遗址年代为北周及以后时期,为研究咸阳地区的丧葬习俗、墓葬制度等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而发掘的窑址保存较好,形制完整,全面揭示了窑址的结构特征,为研究北周、隋唐时期窑址的演变及建筑材料等提供了新资料。而出土的这65件佛像头推测或为北周武帝灭佛时佛教徒在附近寺院取来藏匿于此处。如此多的泥塑造像集中发现,对北周武帝灭佛历史事件以及北周以前佛教造像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原文刊于:《西安晚报》2017年12月11日第1版)
2017年2月至5月间,考古专家对这块基建工地内的古代遗存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出古代墓葬17座,灰坑20座,陶窑5座。总计出土文物160余件,其中彩绘泥塑佛像头65件,为陕西近些年首次大批量发现。
据此次考古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秦汉研究室副主任肖健一介绍,这17座墓葬中有5座为西汉墓葬,出土器物63件。10座为唐代墓葬,出土器物24件,还有2座初步判断为宋代墓葬,出土铁器3件。而20座灰坑,从地层及出土器物初步推断为唐宋及以后时期。同时还发掘了5座窑址,文章开头提到的那65件彩绘泥塑佛像头就是从编号为Y2的窑址窑室后壁底部发现的。这座窑址的窑室接近马蹄形,时代应晚于南北朝,考古专家结合其形制推测窑址年代不会晚于隋唐。
此次出土的塑像为泥质,外部施画彩绘。大部分为头部,身躯部分仅见手掌残件。这些佛头头部高10~30厘米,背部扁平。专家推测当时应与躯干部分贴于墙上。塑像可分为佛、菩萨、弟子、供养人。一般弟子面部施红彩,菩萨面部为白彩。佛头像高髻、窄脸、长直鼻、细颈,有北魏佛像瘦骨清像的典型特点,也有少部分下颌圆润、颈部较粗,专家推测最晚年代应该不会晚于北周。
肖健一介绍,本次考古发掘的墓葬年代跨度长,从西汉持续至唐宋,遗址年代为北周及以后时期,为研究咸阳地区的丧葬习俗、墓葬制度等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而发掘的窑址保存较好,形制完整,全面揭示了窑址的结构特征,为研究北周、隋唐时期窑址的演变及建筑材料等提供了新资料。而出土的这65件佛像头推测或为北周武帝灭佛时佛教徒在附近寺院取来藏匿于此处。如此多的泥塑造像集中发现,对北周武帝灭佛历史事件以及北周以前佛教造像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原文刊于:《西安晚报》2017年12月11日第1版)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云南晋宁古滇国重大考古发现:“滇国相印”封泥出土
记者14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进行发掘工作时,发 ... -
陕西宝鸡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获新进展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日前取得显著成果,围绕此次考古发掘的起因、经过 ... -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史前彩绘手印岩画
近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刚察县文旅广电局邀请陕西考古专家张建林、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 ... -
山东重点工程田野考古复工
20日,山东省重点工程田野考古复工仪式在济南举行。即日起,考古人员将奔赴三个重点工程建设 ... -
2000年前女子如何精致梳妆?九子漆奁现身河南洛阳
2000年前女子如何收纳梳妆用品?近日,一件西汉时期九子漆奁现身河南洛阳,足以见尚美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