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浙江永嘉唐代瓯窑遗址考古发掘取得突破性进展
日期:2017-12-28
来源:网络
为了配合杭(州)温(州)高铁的建设以及浙江省特色小镇-永嘉瓯窑小镇的推进,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与永嘉县文物馆对浙江省永嘉县坦头窑址进行了联合发掘,发掘面积950平方米。坦头窑址位于温州市永嘉县三江街道龙下村,这里是楠溪江入瓯江口,也是瓯窑的重要分布区,坦头窑址在唐代瓯窑遗址中极具典型性。此次发掘揭露出龙窑炉以及丰富的作坊遗迹、祭祀遗迹,出土了大量的高质量青瓷器、各种类型的窑具等。
窑炉为依山而建的南方传统龙窑,长近40.4米,宽近2-2.1米,基本为东西向,保存相当完整,保留了包括窑前操作室、火门、火膛、窑室、窑尾排烟室、多个窑门、窑炉两侧的柱洞与护窑墙以及石砌地面等在内的较完整结构。
作坊遗迹主要位于窑炉的南边,由贮泥池、辘轳坑、釉料缸、窑炉、房子、石砌地面等构成。窑炉中后段山坡坡面均用石块砌筑平整。
祭祀遗迹位于窑炉的北边,由火烧坑、器物坑、石砌挡墙与石砌地面组成。其中在器物坑内有两件器物,整齐排放,两件器物均为唐代瓯窑的罐,一件上盖有唐代瓯窑的宽圈足碗,另外一件盖直筒形瓷质匣钵,明显具有某种仪式功能。
窑业废品堆积主要位于窑炉前端两侧的下坡低地区,出土大量的青瓷产品与窑具、烧结块等。
青瓷产品种类相当丰富,除各种类型的的碗以外,亦有大量的壶、罐、钵、盆、盒、碟、灯盏、盏、碾轮等,窑具有各种类型的匣钵、支烧具与间隔具等。每一种青瓷产品通常又有多种不同的造型。以素面为主,少量划花与褐彩装饰。褐彩装饰极具特色:执壶类器物腹部呈不规则条带状三组等距布局;罐类器物则大块圆斑状对称布局;盖面为点状多个分布。质量上乘:胎质细腻坚致,呈灰白色而十分纯净,几乎不见气孔与黑色斑点等杂质。釉色极佳,以淡青釉为主,玻璃质感强,釉面晶莹,多数器物施满釉。
窑具以匣钵为常见,胎质较细,主要是粗瓷质匣钵,亦见有少量的细瓷质匣钵以及使用釉封口的技术;支烧具均为粗矮喇叭形;垫具数量不多,均为瓷质,多呈覆盂形。
一件匣钵上有“大中十一年”的纪年,由此确定窑址的时代为唐代中晚期。
坦头窑址是瓯窑的重要窑场。瓯窑是浙江乃至国内的重要窑场之一,也是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的窑场。此次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首次完整揭露唐代瓯窑窑场:理清了窑场的基本布局、窑炉的完整结构等窑业基本信息。
首次在窑址上发现了丰富的祭祀遗迹,包括火烧坑、器物坑、挡墙与石砌地面等。
首次较全面地揭示了唐代瓯窑产品的基本面貌与特征:产品种类相当丰富,胎釉质量上乘,面貌上以浅白的胎体上施以各种彩绘瓷为最具特征,在国内同时期的窑业中独树一帜。
首次在上林湖以外地区发现了用釉封口的瓷质匣钵以及部分可以与秘色瓷媲美的高质量青瓷。
首次在窑址中发现纪年标本,为唐代晚期瓯窑产品确立年代标尺。
首次发现唐代“官作”字样:一件匣钵上发现“余王监”三个字和一件瓷碗上“官作碗”等多个字样。这对于整个唐代窑业管理制度的理解,具有指向性的意义。(作者:郑建明 周圣玉 许洁琼 张馨月)
窑炉为依山而建的南方传统龙窑,长近40.4米,宽近2-2.1米,基本为东西向,保存相当完整,保留了包括窑前操作室、火门、火膛、窑室、窑尾排烟室、多个窑门、窑炉两侧的柱洞与护窑墙以及石砌地面等在内的较完整结构。
作坊遗迹主要位于窑炉的南边,由贮泥池、辘轳坑、釉料缸、窑炉、房子、石砌地面等构成。窑炉中后段山坡坡面均用石块砌筑平整。
祭祀遗迹位于窑炉的北边,由火烧坑、器物坑、石砌挡墙与石砌地面组成。其中在器物坑内有两件器物,整齐排放,两件器物均为唐代瓯窑的罐,一件上盖有唐代瓯窑的宽圈足碗,另外一件盖直筒形瓷质匣钵,明显具有某种仪式功能。
窑业废品堆积主要位于窑炉前端两侧的下坡低地区,出土大量的青瓷产品与窑具、烧结块等。
青瓷产品种类相当丰富,除各种类型的的碗以外,亦有大量的壶、罐、钵、盆、盒、碟、灯盏、盏、碾轮等,窑具有各种类型的匣钵、支烧具与间隔具等。每一种青瓷产品通常又有多种不同的造型。以素面为主,少量划花与褐彩装饰。褐彩装饰极具特色:执壶类器物腹部呈不规则条带状三组等距布局;罐类器物则大块圆斑状对称布局;盖面为点状多个分布。质量上乘:胎质细腻坚致,呈灰白色而十分纯净,几乎不见气孔与黑色斑点等杂质。釉色极佳,以淡青釉为主,玻璃质感强,釉面晶莹,多数器物施满釉。
窑具以匣钵为常见,胎质较细,主要是粗瓷质匣钵,亦见有少量的细瓷质匣钵以及使用釉封口的技术;支烧具均为粗矮喇叭形;垫具数量不多,均为瓷质,多呈覆盂形。
一件匣钵上有“大中十一年”的纪年,由此确定窑址的时代为唐代中晚期。
坦头窑址是瓯窑的重要窑场。瓯窑是浙江乃至国内的重要窑场之一,也是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的窑场。此次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首次完整揭露唐代瓯窑窑场:理清了窑场的基本布局、窑炉的完整结构等窑业基本信息。
首次在窑址上发现了丰富的祭祀遗迹,包括火烧坑、器物坑、挡墙与石砌地面等。
首次较全面地揭示了唐代瓯窑产品的基本面貌与特征:产品种类相当丰富,胎釉质量上乘,面貌上以浅白的胎体上施以各种彩绘瓷为最具特征,在国内同时期的窑业中独树一帜。
首次在上林湖以外地区发现了用釉封口的瓷质匣钵以及部分可以与秘色瓷媲美的高质量青瓷。
首次在窑址中发现纪年标本,为唐代晚期瓯窑产品确立年代标尺。
首次发现唐代“官作”字样:一件匣钵上发现“余王监”三个字和一件瓷碗上“官作碗”等多个字样。这对于整个唐代窑业管理制度的理解,具有指向性的意义。(作者:郑建明 周圣玉 许洁琼 张馨月)
相关文章
-
三星堆的重要遗迹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 ... -
湖南平江福寿山发现晚清造纸遗迹——大湖坪遗址考古发掘收获(二)
一、造纸遗迹的发掘造纸遗迹位于大湖坪遗址的中南部,包括一组建筑F2和相关的沤竹池。F2所有 ... -
湖南益阳资阳区潭溪口遗址考古发掘收获
潭溪口遗址位于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镇黄甲山村一组,东面1公里为新桥河镇,再往东15公里为益 ... -
安徽桐城魏庄发现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2018年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引江济淮工程,在桐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文物调查工作,最 ... -
辽宁已发现高句丽遗迹300余处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9日发布消息称,辽宁省高句丽遗迹考古工作(20182019年)结束。截至目前 ...
相关推荐
-
三星堆的重要遗迹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 ... -
湖南平江福寿山发现晚清造纸遗迹——大湖坪遗址考古发掘收获(二)
一、造纸遗迹的发掘造纸遗迹位于大湖坪遗址的中南部,包括一组建筑F2和相关的沤竹池。F2所有 ... -
湖南益阳资阳区潭溪口遗址考古发掘收获
潭溪口遗址位于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镇黄甲山村一组,东面1公里为新桥河镇,再往东15公里为益 ... -
安徽桐城魏庄发现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2018年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引江济淮工程,在桐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文物调查工作,最 ... -
辽宁已发现高句丽遗迹300余处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9日发布消息称,辽宁省高句丽遗迹考古工作(20182019年)结束。截至目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