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河北沧州首次发现隋代墓葬
近日,群众在献县河城街镇西八册屯村施工时发现两座隋代墓葬。沧州市文物局和献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对两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
发现 开挖绿化带基槽发现古墓
3月28日,献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接到群众举报,施工人员在献县河城街镇西八册屯村某小区开挖绿化带基槽时发现两座古墓。献县文保所和沧州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初步确定其为两座隋代墓葬。由于在施工中使用了大型机械作业,两座墓葬部分墓顶和墓墙遭到损毁,墓室暴露。经请示河北省文物局同意,沧州市文物局和献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开始对两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
工作人员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
沧州市文物局考古工作人员郑志利说,两座墓葬均为“梯形弧边”砖石墓,呈马蹄形,南宽北窄,四壁弧形,墓墙砌筑形式均为三平一竖(三层平砖,一层竖砖)。两座墓葬相距12.5米,其中东北方位的这座墓葬,东壁被挖掘机严重损坏,但墓葬的完整性幸未被破坏。
发掘 两座墓葬出土器物7件
处于东北方位的墓葬南北长,东西短,墓长2.5米,最宽处1.7米,墓底直壁往上0.8米后起券,由于早期券顶塌陷,无法测量整体高度。在墓顶上方塌陷部分的土层中,工作人员发现了金代瓷片,说明墓顶坍塌已久。该墓葬无墓底铺地砖,东壁有三条平行且垂直于墓壁的短墙。墓内有长1.8米的人体骨架一具,头部朝南,头骨面部损毁严重,主要骨骼尚存,摆放凌乱。工作人员推断墓主为40岁左右的男性。
处于西南方位的那座墓葬破坏较为严重,挖掘机破坏了墓葬北壁,墓顶及墓室内部在前些年已被人为破坏,墓室内满是现代生活垃圾。该墓葬南北最长2.2米,东西最宽1.85米,墓墙残存高约0.2至0.5米。墓底漫铺地砖,墓墙根一周修有深约0.1米的排水沟。墓内只有几块零散腿骨,墓主信息推断难度较大。
两座墓葬共出土器物7件,其中东北方位墓葬中有5件,主要是瓷器、陶器、铜器,类型有碗、罐、钱币、饰件。
价值 推断为隋代平民墓葬
工作人员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的青瓷罐、灰陶罐、五铢钱币,推断这两座墓葬为隋代墓葬,墓主均为比较富裕的平民。
据悉,这是沧州市范围内首次在考古工作中发现隋代墓葬,为研究沧州市隋代历史和生活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关文章
-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发掘概况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最早 ... -
奉化江流域史前考古新发现
奉化江发源于四明山区,上游属山溪型河流,源短流急,中下游两岸地势平坦,至宁波市区三江口 ... -
云南晋宁古滇国重大考古发现:“滇国相印”封泥出土
记者14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进行发掘工作时,发 ... -
陕西宝鸡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获新进展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日前取得显著成果,围绕此次考古发掘的起因、经过 ... -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史前彩绘手印岩画
近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刚察县文旅广电局邀请陕西考古专家张建林、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 ...
相关推荐
-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发掘概况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最早 ... -
奉化江流域史前考古新发现
奉化江发源于四明山区,上游属山溪型河流,源短流急,中下游两岸地势平坦,至宁波市区三江口 ... -
云南晋宁古滇国重大考古发现:“滇国相印”封泥出土
记者14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进行发掘工作时,发 ... -
陕西宝鸡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获新进展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日前取得显著成果,围绕此次考古发掘的起因、经过 ... -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史前彩绘手印岩画
近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刚察县文旅广电局邀请陕西考古专家张建林、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