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学团队发现最早的人类颅骨人工变形
记者从吉林大学了解到,该校生物考古学国际创新团队发现了迄今为止人类颅骨人工变形最早的实物证据。
这项研究对人类头颅人工变形这一世界性的文化源流研究有着重要影响。初步证据显示,现代人类颅骨变形文化很有可能起源于东亚大陆,然后向西沿着欧亚草原传播到西亚和欧洲,向东经过白令海峡延展到美洲。该研究成果近日在人类学著名期刊《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发表。
在人类生命早期,颅骨是柔软的,通过用手挤压婴儿头部,可以实现永久性的颅骨重塑。颅骨人工变形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其起源、发展与原因还未确定。
2011年至2015年间,吉林大学考古团队主持对位于吉林省大安市的后套木嘎遗址进行了发掘。团队在发掘结束后更为详细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该遗址新石器时期的四个文化层中有11例个体具有人工颅骨变形现象,年龄从3岁到40岁左右,年代从超过12000年到5000年之前,延续时间超过7000年。此次发现的是新石器时代在同一个地点延续时间最长的颅骨人工变形文化。
这项研究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张全超和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博士王谦共同牵头完成。
“这次发掘的变形头颅有面积很大的额头,这样会增加面貌的威仪。可能在古代人类中具有美感,体现权威。”张全超说。
王谦说,这些颅骨变形的个体中,有的有较丰富的陪葬装饰,暗示他们可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颅骨人工变形行为的起源也可能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阶层分化有关。
下一步,团队将通过对远古人类的骨骼和牙齿形态、发育以及功能的研究,探索更多奥秘。
相关文章
-
重庆老鼓楼衙署遗址新揭露29处遗址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完成了对重庆老鼓楼衙署遗址南区高台 ... -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发掘概况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最早 ... -
奉化江流域史前考古新发现
奉化江发源于四明山区,上游属山溪型河流,源短流急,中下游两岸地势平坦,至宁波市区三江口 ... -
云南晋宁古滇国重大考古发现:“滇国相印”封泥出土
记者14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进行发掘工作时,发 ... -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史前彩绘手印岩画
近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刚察县文旅广电局邀请陕西考古专家张建林、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 ...
相关推荐
-
重庆老鼓楼衙署遗址新揭露29处遗址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完成了对重庆老鼓楼衙署遗址南区高台 ... -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发掘概况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最早 ... -
奉化江流域史前考古新发现
奉化江发源于四明山区,上游属山溪型河流,源短流急,中下游两岸地势平坦,至宁波市区三江口 ... -
云南晋宁古滇国重大考古发现:“滇国相印”封泥出土
记者14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进行发掘工作时,发 ... -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史前彩绘手印岩画
近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刚察县文旅广电局邀请陕西考古专家张建林、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