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成都市中心考古新发现见证2300年城市繁华
战国纵横家张仪的官邸所在地,杜甫、花蕊夫人等历史名人游玩的皇家园林摩诃池,“非壮丽无以示威仪”的明代蜀王府。记者22日从成都城市考古研讨会上获悉,成都市中心同一区域近年来陆续发现从战国到明代的几处重要遗存,命名为东华门遗址。
据东华门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易立介绍,2013年以来,为配合“天府文化中心”项目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市青羊区东华门街至体育中心一带,发掘揭露出大面积的古代城市遗存,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战国秦汉六朝大城生活区、隋唐至两宋摩诃池池苑园林区、明代蜀王府宫城建筑群。
公元前311年,张仪等筑成都城,其中大城为蜀侯、蜀相、蜀守治所,此后的秦汉六朝时期,大城一直为成都的政治中心。此次战国秦汉六朝大城生活区发掘出土了排水沟、水井、灰坑等,以及大量的陶质器皿、瓦当、钱币等生活遗物。考古学家推测此处很可能就是张仪等人的官邸、府衙所在地。
隋唐至两宋摩诃池池苑园林区,建筑年代从隋唐至两宋,延续600余年,主要有池岸、步道、庭院、水池等,还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皿和建筑构件。据古代文献记载,摩诃池是隋唐至两宋时期著名的池苑园林景观,兼具玩赏和生活用水保障两项功能,是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的宴饮和游玩之所,许多历史名人,如前蜀、后蜀两位开国皇帝王建、孟知祥,著名诗人杜甫、陆游,著名才女花蕊夫人、薛涛等都曾在摩诃池游玩赏景。
东华门遗址发掘的蜀王府建筑群,即明代蜀藩王的府邸遗存。蜀王府于1382年由朱元璋下诏修建,先后生活过的蜀王共计10世13王,清代初期遭毁灭性破坏,存续时间256年。此次考古发掘的遗存主要由城墙、道路、河道、桥梁、水池、台榭、码头等各类设施组成,功能上主要是宫城内的苑囿区,总面积超过24000平方米。出土遗物包括陶瓷器皿、建筑构件、铁器、木料等。
易立认为,东华门遗址的发现,见证了成都从战国到明代的繁华历史。证实了以往仅见于文献记载的“摩诃池”确实存在,尤其是摩诃池和蜀王府,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工艺精良考究,为古代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依据。
相关文章
-
奉化江流域史前考古新发现
奉化江发源于四明山区,上游属山溪型河流,源短流急,中下游两岸地势平坦,至宁波市区三江口 ... -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发掘概况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最早 ... -
云南晋宁古滇国重大考古发现:“滇国相印”封泥出土
记者14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进行发掘工作时,发 ... -
陕西宝鸡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获新进展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日前取得显著成果,围绕此次考古发掘的起因、经过 ... -
山东重点工程田野考古复工
20日,山东省重点工程田野考古复工仪式在济南举行。即日起,考古人员将奔赴三个重点工程建设 ...
相关推荐
-
奉化江流域史前考古新发现
奉化江发源于四明山区,上游属山溪型河流,源短流急,中下游两岸地势平坦,至宁波市区三江口 ... -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发掘概况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最早 ... -
云南晋宁古滇国重大考古发现:“滇国相印”封泥出土
记者14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进行发掘工作时,发 ... -
陕西宝鸡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获新进展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日前取得显著成果,围绕此次考古发掘的起因、经过 ... -
山东重点工程田野考古复工
20日,山东省重点工程田野考古复工仪式在济南举行。即日起,考古人员将奔赴三个重点工程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