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2016年浙江重要考古发现选介
上林湖是唐宋时期越窑的中心窑场,也是唐、五代至北宋时期全国的窑业中心,代表了公元9-11 世纪中国青瓷烧造技艺的最高成就。后司岙窑址是上林湖越窑遗址中最核心窑址,产品中秘色瓷比例高、质量精、种类丰富,是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最主要烧造地。
后司岙窑址远眺
后司岙窑址位于浙江省慈溪市桥头镇上林湖中部的西岸边,编号为Y66,这里是上林湖越窑遗址的最核心位置。发掘面积近1100 平方米。揭露包括龙窑炉、房址、贮泥池、釉料缸等在内的丰富作坊遗迹,清理了厚达4 米多的废品堆积,出土包括秘色瓷在内的大量晚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精品。
此次发掘基本理清了以后司岙窑址为代表的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基本面貌与生产工艺、秘色瓷窑场基本格局、唐代法门寺地宫与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墓出土秘色瓷的产地问题。
窑址发掘现场
现场清洗标本
瓷质匣钵层的正摄影像图
后司岙窑址出土的秘色瓷产品,与唐代法门寺地宫中以及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墓中出土的秘色瓷不仅在器型、胎釉特征上十分接近,而且装烧方法亦几乎完全相同,其中八棱净瓶目前仅见于后司岙窑址中。因此可以确定,晚唐五代时期的绝大多数秘色瓷器当为本窑址的产品,后司岙窑址是晚唐五代时期烧造宫廷用瓷的主要窑场,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制瓷水平,其开创的以天青色为特征的秘色瓷产品,不仅是制瓷史上的一大飞跃,同时成了此后高等级青瓷的代名词,影响到后代包括汝窑、南宋官窑、龙泉窑、高丽青瓷等一大批名窑生产与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
秘色瓷八棱净瓶
秘色瓷枕
使用瓷质匣钵装烧的秘色瓷净瓶
官字款瓷质匣钵
叁 嘉兴子城遗址
发掘时间:2016年2月至12月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兴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项目负责人:郑嘉励
嘉兴子城遗址位于嘉兴老城区偏东南区域,范围北至中山东路,东至建国南路,南至府前街,西至紫阳街,总占地面积约7.5 万平方米。子城是嘉兴自五代天福五年(940)升格为州府城市以来的历代衙署所在地,素来是嘉兴城市的政治中心。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占领嘉兴时将其改为听王府。民国至今相继为军队营房和浙江省荣军医院等机构所在地。子城的南门——谯楼,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嘉兴的历史文化地标。
谯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