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青海通天河流域发现21个岩画群 最早可追溯至2600年前
日期:2017-09-24
来源:网络
记者8月1日在青海西宁举行的玉树岩画国际论坛上获悉,该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通天河流域目前已发现21个岩画群,其中最早可追溯至2600年前。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和人类先民们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
青海省玉树州文体局局长王东梅介绍,2013年至2016年,玉树藏族自治州博物馆在通天河流域先后进行了13次岩画调查工作,在勒池、昂拉、章玛等地发现了21个岩画群,30余处岩画点、410余组岩画,1700余个单位图像。
“玉树岩画从古到今都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信仰体系直接关联,很多民众将岩画视为神迹的自然显像,也把岩画与山神信仰联系起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张亚莎介绍,通天河流域岩画延续时间较长,第一期岩画的年代约在距今2600年左右,带有浓厚的黑海沿岸斯基泰文化特征。
通天河流域岩画遗存形式基本为崖壁岩画和大石(或落块)岩画两种,目前尚未发现洞穴岩画。从岩画专题上,分为狩猎、畜牧、战争、凹穴、棋盘、农耕、信仰符号以及车辆8种。
张亚莎表示,玉树岩画作为在一个民族区域的岩画发现,目前已引起多个相关研究单位的关注,这在近40年来是一个特例,当然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玉树岩画本身所具有的重要历史地位及背后蕴含的丰厚的文化及学术价值。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和人类先民们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
青海省玉树州文体局局长王东梅介绍,2013年至2016年,玉树藏族自治州博物馆在通天河流域先后进行了13次岩画调查工作,在勒池、昂拉、章玛等地发现了21个岩画群,30余处岩画点、410余组岩画,1700余个单位图像。
“玉树岩画从古到今都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信仰体系直接关联,很多民众将岩画视为神迹的自然显像,也把岩画与山神信仰联系起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张亚莎介绍,通天河流域岩画延续时间较长,第一期岩画的年代约在距今2600年左右,带有浓厚的黑海沿岸斯基泰文化特征。
通天河流域岩画遗存形式基本为崖壁岩画和大石(或落块)岩画两种,目前尚未发现洞穴岩画。从岩画专题上,分为狩猎、畜牧、战争、凹穴、棋盘、农耕、信仰符号以及车辆8种。
张亚莎表示,玉树岩画作为在一个民族区域的岩画发现,目前已引起多个相关研究单位的关注,这在近40年来是一个特例,当然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玉树岩画本身所具有的重要历史地位及背后蕴含的丰厚的文化及学术价值。
相关文章
-
重庆老鼓楼衙署遗址新揭露29处遗址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完成了对重庆老鼓楼衙署遗址南区高台 ... -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发掘概况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最早 ... -
奉化江流域史前考古新发现
奉化江发源于四明山区,上游属山溪型河流,源短流急,中下游两岸地势平坦,至宁波市区三江口 ... -
云南晋宁古滇国重大考古发现:“滇国相印”封泥出土
记者14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进行发掘工作时,发 ... -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史前彩绘手印岩画
近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刚察县文旅广电局邀请陕西考古专家张建林、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 ...
相关推荐
-
重庆老鼓楼衙署遗址新揭露29处遗址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完成了对重庆老鼓楼衙署遗址南区高台 ... -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发掘概况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最早 ... -
奉化江流域史前考古新发现
奉化江发源于四明山区,上游属山溪型河流,源短流急,中下游两岸地势平坦,至宁波市区三江口 ... -
云南晋宁古滇国重大考古发现:“滇国相印”封泥出土
记者14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进行发掘工作时,发 ... -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史前彩绘手印岩画
近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刚察县文旅广电局邀请陕西考古专家张建林、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