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湖南省蓝山县五里坪村发现一座唐墓

日期:2017-09-26   来源:网络
  2017年蓝山县三蓝示范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开工清表过程中发现两座砖室墓,其中一座墓葬随葬器物露出地表。为抢救文物,7月5日~6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五里坪考古队专门组织人员对两座砖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
  两座墓葬在五里坪古墓群范围内,位于蓝山县塔峰镇五里坪村五里小学东北300米处的一个山坡上,东南800米为五里坪古墓群中心区(图一)。
湖南省蓝山县五里坪村发现一座唐墓
图一 五里坪M355位置示意图
  两座墓依发现顺序依次编号为五里坪M354、M355(以下均简称M354、M355),其中M354为东汉墓葬,M355为唐代墓葬,现对M355简要介绍如下:
  一 墓葬形制
  M355为单室砖墓,残。规格较小,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墓室组成(图二),方向为224°,墓道朝向西南。
湖南省蓝山县五里坪村发现一座唐墓
图二 砖室墓M355
  墓道位于墓室南侧中部,平面长方形,斜坡较缓,直壁。墓道出口处被一现代沟打破,墓道底部偏中位置有2块纵向叠置的条形砖,2砖之间有三枚铜钱。墓道残长110~112 厘米,宽50~52厘米,残深16~60厘米。
  墓室为单室,平面长方形。营建时先挖出一个长方形竖穴土圹, 紧贴土圹用条形砖垒砌墓室,墓室长332~334厘米,宽146厘米,残深78~118厘米。墓室顶部已被毁,墓室四壁也出现不同程度倒塌。四壁采取5顺1丁垒砌方式,5顺为双排纵向顺砖错缝平砌,1丁为单排砖横向平砌。两长壁上原有多个呈对称分布的小壁龛,基本被损毁,仅在西侧长壁北端靠上部保存有一完整的长方形壁龛,长14厘米,宽12厘米,高6厘米,龛内未发现随葬品。四壁从墓底向上就开始向内倾斜,以便于起券。墓底北部稍高于南部,底砖为横向铺砌而成,墓室中部有用墓砖横向铺砌形成的长方形棺床(图三)。棺床高出墓底6厘米,并与四壁间均有一定空隙,其中南北两端空隙较大,用于放置随葬品。墓室南壁与墓道相连接处有2块横向立砖,做封门用。墓底、棺床下均不见有排水沟。墓葬葬于网纹红土中,棺椁、人骨腐朽无存。
湖南省蓝山县五里坪村发现一座唐墓
图三 M355棺床、壁龛
  二 出土遗物
  M355共出土器物17件(组),多位于墓室两端空隙区。另在填土中发现1残缺陶小碗,可能原本位壁龛内,因墓壁倒塌而掉入填土中。随葬器物主要为青瓷器,有少量的铜器和铜钱。其中青瓷盘口壶3件,均为盘口外侈,长直颈,肩部有四系或六系(图四)。小青瓷碗7件,皆为矮小的假圈足,素面(图五)。另有大青瓷碗1件,青瓷钵3件,铜箸1对,铜钱2组(9枚)。铜钱保存较差,圆形方孔,较薄,均为“开元通宝”(图六)。有3枚在墓道砖上,有6枚在墓室前部墓砖上,均成排分布。
湖南省蓝山县五里坪村发现一座唐墓
图四 M355随葬青瓷盘口壶、碗
湖南省蓝山县五里坪村发现一座唐墓
图五 M355随葬青瓷碗、钵以及铜钱
湖南省蓝山县五里坪村发现一座唐墓
图六 M355出土“开元通宝”
  墓砖基本保存完整,皆为红色条形砖。烧制火候较低,基本为素面,少数有数道凹槽或凸棱。墓砖规格不一,尺寸有28×14×6厘米,27×13.5×5厘米,29×13.5×7厘米,30×14×6厘米。
  三 结语
  M355规格小,应是一座平民墓。人骨腐朽无存,已难以判断墓主头部朝向。墓葬随葬的青瓷盘口壶具有唐代典型器物特征,另墓壁有壁龛、墓室中部有棺床的墓葬结构也具有隋唐时期墓葬特征。尤为重要的是随葬有“开元通宝”,“开元通宝”是唐代第一种货币铜钱,沿用时间长,时代特征明显。M355出土的“开元通宝”,字体笔画较粗,其中“元”字首划为一短横,次划长横左挑,“通”字“辶”前三笔不相连,呈三撇状,“贝”部内为两短横,不与左右两竖笔连接,这些特征均具有武德年间“开元通宝”的特点①。据此可推定该墓的年代为初唐。
  M355是五里坪古墓群中迄今为止发现的仅有的一座年代比较确定的唐代墓,它的发现丰富了五里坪古墓群的文化内涵。墓葬出土遗物种类丰富,特征明显,尤其是出土青瓷器保存完好,为研究初唐墓葬特征、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注释:
①徐殿魁:《试论开元通宝的分期》,《考古》1991年第6期,第555~560页;徐殿魁:《唐代开元通宝的主要品类和分期》,《中国钱币》1992年第3期,第259~270页。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揭秘圆明园中的如园考古为何意义非凡?
下一篇:俄考古学家在罗斯托夫地区发现十四世纪的中国器皿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