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四川成都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大型船棺墓群 进一步揭开古蜀文明神秘面纱
日期:2017-10-21
来源:网络
这是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的春秋战国大型船棺墓群发掘现场(3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
这是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的春秋战国大型船棺墓群发掘现场(3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童方 摄
3日,记者走进发掘现场,看到足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平地内,密集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坑大部分为南北向,少量为东西向,大部分墓葬葬具为船棺。多数墓葬成组分布,有的两座一组,有的三座一组,也有十多座一组。
其中最大的一座M154号墓位于中间,漆黑厚重的船棺躺在两米多深的墓坑内,可以清晰看出棺身连同棺盖是由整段古木制成。船棺的周围还均匀地抹着厚厚一层用于密封的青膏泥。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现场领队王天佑介绍,M154号墓坑深2.3米,船棺长6.1米,宽1米,棺内出土器物数量最多、等级最高。其中的漆木器纹饰特征、铜印章符号特征与2000年成都商业街船棺墓葬出土的同类器物特征非常接近。商业街船棺墓葬被认为是战国早期的古蜀王墓,所以154号墓墓主的身份也应该非常尊贵。
这是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发掘出土的青铜器等文物(2016年11月25日摄)。新华社发(王天佑 摄)
截至目前,共发掘清理墓葬180座,规模为近年来罕见。王天佑告诉记者,墓群年代跨度200多年,从春秋晚期延续至战国中晚期,出土的随葬品中有大量的青铜器、陶器、漆木器、玉石器。
其中,出土青铜器的数量多达540余件,且保存完整,纹饰精美,包括兵器、容器、工具、饰件等。另外还出土8枚印章,40余件器形精美、色彩亮丽的漆木器,以及500余件陶器。部分器具中还发现稻、瓜籽、桃核等。
这是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发掘出土的文物(1月7日摄)。新华社发(王天佑 摄)
记者随后在青白江区博物馆目睹了这批青铜器的“芳容”:有鼎、壶、敦、鍪,戈、钺、剑、矛,斤、凿、锯、削,品种多样、琳琅满目,形制优美、花纹绚丽,让人领略到古蜀文明的丰富多彩。
另有少量青铜容器风格与楚文化青铜器风格接近。其中一件青铜盏,盖、身大部分饰蟠螭纹,捉手、器耳、器足采用透雕、浮雕工艺,精美异常,可见当时制造工艺的精湛;有两件青铜戈,戈身上分别绘有精致的龙纹、虎纹浮雕,活脱脱一个“虎踞龙盘”;还有约4厘米长、颇为精致的各式铜削刀等微小器具。
“这次出土青铜器的纹饰大部分为巴蜀文化中的常见纹饰,包括蝉纹、虎纹、龙纹、手心纹、巴蜀图语等,由此判断墓葬年代大部分在秦灭巴蜀以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雨茂说,过去成都周边地区发现的船棺葬多为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极少,此次发掘填补了这一空白。
刘雨茂等专家认为,从金沙遗址、商业街船棺葬、青白江双元村春秋战国墓群,到前不久刚公布的蒲江战国船棺墓群,使商周时期至战国晚期的古蜀文明形成序列,进一步揭开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为研究古代巴蜀地区的历史文化、生活丧葬习俗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交融等提供了重要研究资料。
(原文标题:成都惊现春秋战国时期大型船棺墓群 进一步揭开古蜀文明神秘面纱)
相关文章
-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发掘概况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最早 ... -
奉化江流域史前考古新发现
奉化江发源于四明山区,上游属山溪型河流,源短流急,中下游两岸地势平坦,至宁波市区三江口 ... -
云南晋宁古滇国重大考古发现:“滇国相印”封泥出土
记者14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进行发掘工作时,发 ... -
陕西宝鸡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获新进展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日前取得显著成果,围绕此次考古发掘的起因、经过 ... -
山东重点工程田野考古复工
20日,山东省重点工程田野考古复工仪式在济南举行。即日起,考古人员将奔赴三个重点工程建设 ...
相关推荐
-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发掘概况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最早 ... -
奉化江流域史前考古新发现
奉化江发源于四明山区,上游属山溪型河流,源短流急,中下游两岸地势平坦,至宁波市区三江口 ... -
云南晋宁古滇国重大考古发现:“滇国相印”封泥出土
记者14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进行发掘工作时,发 ... -
陕西宝鸡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获新进展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旭光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日前取得显著成果,围绕此次考古发掘的起因、经过 ... -
山东重点工程田野考古复工
20日,山东省重点工程田野考古复工仪式在济南举行。即日起,考古人员将奔赴三个重点工程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