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发掘方法的探索

日期:2017-04-07   来源:网络
  后司岙窑址的发掘,除了窑场本身的收获与突破之外,在考古学方法上,本次发掘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并取得了理想的成果。

 

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发掘方法的探索


航拍上林湖后司岙窑址远景

 


  首先是整个窑场,包括废品堆积区,均以遗迹的方式进行清理。每一探方的文化层在按传统方法以土质土色与包含物进行分层的基础上,发掘过程中仅剔除泥土,留下所有的窑具、窑炉砖块以及各种青瓷产品,再进行三维扫描,制作每一层的三维立体图、正摄影像图等,全面记录每一层所有遗物的分布情况。文化层较厚的地层分成多个小层完成发掘,第一小层的清理过程亦严格按上述的遗迹方式进行。重要的标本在三维立体图上进行定位编号,使每一件编号器物都有清晰的三维座标。

 

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发掘方法的探索


上林湖遗址航拍正射影像图

 


  其次是以九宫格方法进行标本的清理与采集。由于越窑遗址的堆积比较厚,通常可达5米以上,而窑业废品的堆积疏松,为防止塌方,探方壁一般以较大的斜度内收,因此传统的5×5与5×10米的探方很难清理到底,因此这一类型的窑址发掘一般以10×10米的规格进行。但如此大的探方会遗失一些遗物分布的重要信息,因此我们在10×10米探方的基础上,以九宫格法将整个探方划分成九格,每一小格独立采集标本。这样,除去隔梁,实际上将探方细化成了3×3米小探方进行发掘,使废品分布情况能得到更细致而全面的反映。

 

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发掘方法的探索


现场激光三维扫描

 


  第三是所有的标本均统计与采集的方法。窑场的废品数量非常庞大,尤其是唐宋时期的窑场,不是以吨、而是以整个山头来计算的,一个窑场的发掘,会将整个山头削低数米,后司岙窑址亦不例外。因此怎么采集与处理这些海量的标本,一直是瓷窑址考古中的难题。本次发掘以九宫格法分多个层级全部采集。首先数量相对较少的青瓷产品全部采集回工作站,以备日后整理研究。窑具及其他遗物全部进行现场统计,之后按三个层级分别采集:典型及重要的标本进行编号和三维坐标基础上作小件采集带回工作站;基本完整或较特殊但重复的标本全部采集带回工作站整理研究;剩余的大量重复、保存不完整的标本现场装袋、写上标签后放置在窑址边上临时的工棚中,以备日再整理研究与现场博物馆的展示。

 

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发掘方法的探索


清理后的地层-瓷质匣钵层

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发掘方法的探索


瓷质匣钵层的正摄影像图

 


  第四是发掘过程三维化全记录和古代窑场废弃过程的三维化重建。后司岙的发掘,我们希望最终呈现出来的是除了最后的现场与出土的遗物外,更重要的是整个发掘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在三维模式下重演,给未参加发掘的学者以检视与再研究的可能。因此本次发掘过程中,与杭州野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大量使用包括地面激光扫描、低空无人遥感、近景摄影测量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全方位三维记录。每一探方的每一文化层在三维建模的基础上,将前后探方相关的地层合并后,则为整个窑场同一时期内大的文化层,依此层层揭开与记录,是整个窑场的发掘过程。而将此三维记录由早到晚层层叠加,则是整个窑场的使用与废弃过程。我们的三维模型的分辨率,达到看清每一件标本器型、胎、釉等特征的清晰度。这一发掘与记录过程,对今后报告的编写与资料的公布,亦将带来重大的变化。

 

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发掘方法的探索


九宫格法取标本

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发掘方法的探索


现场在正摄影像图上编号

 


  第五是田野考古工地数字化管理平台的使用。为实现田野考古资料与信息记录的规范化、科学化与高效化,我们与北京博科鸿图公司展开合作,针对瓷窑址考古的特征,开发专门的记录系统,有效提高田野考古信息采集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考古工地管理的规范化。(作者:郑建明 沈岳明 谢纯龙 张馨月 潘佳利 谢西营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石峁遗址皇城台门址创中国都城正门结构先河
下一篇:湖南郴州发现南朝晚期壁画墓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