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探秘神秘乞丐行的千年传奇

日期:2019-03-06   来源:网络

乞丐行的千年传奇

 

三百六十行中的乞丐

  旧时,乞丐在三百六十行里也算一行,而且属于江湖行当之一,并有其行门字号,称为“穷家门”,立有穷家门的规矩和行话,载于《穷家论》,代代相传,有花子头儿专司其事。

  花子头儿俗称为“杆儿上的”,官名则称为“团头”,世代相传为业。团头各有统辖地区。地区以内的乞丐都必须服从他的管理,团头的威风很大,俨然是官府衙门里的官吏,小花子们见到他都得恭恭敬敬,规规矩矩。花子如果要到外地去乞讨,名为“过码头”,一般懂得穷家门规矩的花子都要去拜访团头,行见面之礼,名为“拜码头”。团头对他必要盘问《穷家论》,如果答得不错,就会受到照顾,如果答不上来,就可能不让他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乞讨。

  乞丐也有祖师,丐帮分为“洪、范”两门,洪门的祖师是明太祖朱元璋,范门的祖师是范丹。但他们本着天下穷人是一家的精神,两帮不分彼此,并无门户之见。

 

“乞丐皇帝”朱元璋

  朱洪武即明太祖朱元璋(洪武是其年号)。据说,他幼年家贫,沿街乞讨为生,只要对谁一叫“老爷、太太”、“大爷、大奶奶”,谁就要倒霉,不是破财便是闹病。因为他是“真龙天子命的”,对谁尊称一句,谁都承受不起,而成为一种“罪孽”。日久,人们对此种怪异现象似乎有所察觉,认为他的来历不凡,遂不让他称呼任何人,只要喊一声“我来了”,就可以进门入座吃饭,赶上谁家吃谁家。这样,等于群众主动自觉地把他供养起来了,人们让他“赶上吃”,称他为“大花子”,以区别于一般乞丐。由于他善于团结同伙,所以其他乞丐对他也十分尊敬,愿意以他为首领。后来,他揭竿起义时,众乞丐也结成团伙,暗地里帮了他的大忙。所以,当他取得天下,做了开国皇帝之后,便下旨敕封天下所有的乞丐为“赶上吃”,就是走到哪儿吃哪儿(有谕令天下人见乞必给,不给不成之意)。因“赶”与“杆”谐音,因此,人们都称要饭的乞丐为“杆儿”上的。

乞丐行的千年传奇

  还有的说,朱元璋做了皇帝后,由于不忘旧情,曾召见与他一起要过饭的张、李二人,欲予高官厚禄为报,张、李不受,执意仍做乞丐来“云游四海”。于是朱元璋便赐给他俩每人一根木杆儿,上面挂了黄穗,象征是皇封的标志,拿了这根杆儿就是花子头(团头),可以统辖所有的乞丐,谁不听话就可以开打,打伤、打死勿论。所以,后来丐帮又成为张、李两门。还有人说,乞丐的团头当初还有“龙鞭”,也是皇帝所赐。不论“杆儿”或“龙鞭”都有一定的颜色、规格和尺寸,载于《穷家论》中。

  总之,明代以来,“杆儿”就是乞丐团伙的代称,“杆儿头”(团头)就是乞丐团伙的头子,挂黄穗儿的木杆儿就是“杆儿头”身份的信物。

  清末,“杆儿头”在地面上还有一定的“势力”,平时,他们向各铺户收一笔钱,散发给各乞丐,各乞丐就不能到铺户强讨恶要去了。谁家若是有了红白喜事,为了在办事期间不受乞丐们的滋扰,事先必到花子杆儿上送礼,求“杆儿头”给“保险”。这样,乞丐们必受到“杆儿头”的约束,不敢去捣乱,而且“杆儿头”还得派出几个人给本家照料门口儿,红事管给看彩绸,白事管给拿楼库(烧活)。“杆儿头”派人的时候,总是要求本家儿多留人,以便多领饭钱。

  当年的乞丐还给“施主”立下些“穷规矩”。他们本门的乞丐,上门儿乞讨,都是打着大板儿唱莲花落,大板儿上挂着黄穗子,表示是明代皇帝所封,不给不成,若是给钱时,不能扔在地下,得他搁在大板儿上,若是错了规矩,他可不答应。

 

花子拜“杆儿”

  “杆儿”是花子头(团头)的权力象征。这根“杆儿”也作为信物传承下来,谁掌握这根“杆儿”,众乞丐就听谁的。新任“杆儿头”在继承这一尊位时,必当“礼”字当先,循例举行一个隆重仪式。届时,要给祖师爷设位,把“杆儿”供在香案上,摆上供品,在蜡扦底下压上纸元宝、黄钱、千张等敬神钱粮。然后,新、旧两任“杆儿头”即在祖师神位前进行交接,谓之“拜杆儿”。众乞丐们也必须参加交接仪式,以便日后便于与新“杆头儿”来往共事。

    仪式开始,首先由卸任团头上香,交杆、接杆儿,两团头叩首、祷告,然后众乞丐们依长幼次序相继叩首。礼毕,由交“杆儿”的团头从香案上将“杆儿”高高举起,站在正面,由接“杆儿”人向其礼拜,拜罢双手接过木杆儿,是为“授受”之礼。再由接“杆儿”人高擎此杆儿站定正面,由交杆人向其叩首礼拜,名为“辞杆儿”。至此,才告礼成。即由交杆儿团头将祖师神马与敬神钱粮一并请来,放在庭院焚化。所有众丐均向交、接团头双方道喜祝贺。旧剧中的《花子拜杆儿》(即《豆汁计》)就有这种仪式的表演,不过将实际情况浓缩得具体而微罢了。

  民国以后,北京一办警察,就把所谓“花子杆儿”给取缔了。可是外省各县还有这宗乞丐的头目,多半是还叫“团头”。抗战胜利后,北平的乞丐又想恢复“杆儿”这种组织,结果闹哄了半天也没成功。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四大名著也玩“穿越”?说说四大名著常识性的错误
下一篇:揭秘吴王刘濞为子报仇才挑起七国之乱?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