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唐武宗平定太原兵变
正当官军大举讨伐昭义镇时,十二月,在调动太原横水戍卒时,因赏赐不足,军士哗变,他们推都将杨弁为首,攻占了太原。这时,朝廷中又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有人建议两地都要停止进兵。
会昌四年(844年)正月,被李炎派往太原以观察虚实的中使马元实,接受杨弁的贿赂,回朝危言耸听,大肆为杨弁虚张声势,说杨弁兵多将广,列队长达十五里,盔甲刀戈,耀眼夺目,且物资充足,扬言不可讨伐。李德裕明察善断,当场诘问得马元实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李德裕上奏李炎说:“杨弁微贱,决不可恕。如国力不及,宁舍刘稹。”即时请下诏,调兵进击杨弁,河东监军吕义忠召榆社本道兵,榆社戍兵,闻朝廷令客军取太原,恐妻孥亦遭屠戮,乃情愿还兵平乱。可巧吕义忠奔至行营,遂拥回太原,攻入军府,立将杨弁擒住,所有乱卒,悉数诛夷。杨弁被槛送京师,当然处斩。杨弁的兵变失败,坚定了百官对讨伐昭义镇的信心。
《旧唐书》卷174《李德裕传》:时王师方讨泽潞。三年十二月,太原横水戍兵因移戍榆社。乃倒戈入太原城,逐节度使李石,推其都将杨弁为留后。武宗以贼稹未殄,又起太原之乱,心颇忧之。遣中使马元贯往太原宣谕,觇其所为。元贯受杨弁赂,欲保祐之。四年正月,使还,奏曰:“杨弁兵马极多,自牙门列队至柳子,十五余里,明光甲曳地。”德裕奏曰:“李石比以城内无兵,抽横水兵一千五百人赴榆社,安能朝夕间便致十五里兵甲耶?”
元贯曰:“晋人骁敢,尽可为兵,重赏招致耳。”德裕曰:“招召须财,昨横水兵乱,止为欠绢一匹。李石无处得,杨弁从何致耶?又太原有一联甲,并在行营,安致十五里明光耶?”元贯词屈。德裕奏曰:“杨弁微贼,决不可恕!如国力不及,宁舍刘稹。”即时请降诏,令王逢起榆社军,又令王元逵兵自土门入,会于太原。河东监军吕义忠闻之,即日召榆社本道兵,诛杨弁以闻。
太原兵变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死,其子刘稹自称留后,不听王命。唐令诸军征讨。太原节度使李石遣都将杨弁率1500名士卒助军讨刘稹。军至太原,李石以军用不足,把过去的军士出征给绢2匹改为1匹,引起士卒怒怨,军心不稳。杨弁见太原城内空虚,遂发动兵变。
次年正月,杨弁率其众剽掠城市,杀都头梁季叶,驱逐节度使李石, 自据军府,释放狱囚,并与刘稹约为兄弟,收买中使马元宝。宰相李德裕执令进讨。河东兵戍榆社者闻朝廷将以外路军取太原。恐其在城中妻子受戮,乃拥监军吕义忠自取太原,生擒杨弁及其同党54人。
处置杨弁敕
敕:杨弁起于卒伍,获在偏裨,方属徂征,敢为桀逆,追逐戎帅,啸聚叛徒。朕姑务苟安,未加显戮,舍其悖乱,令赴行营。遂驻南辕之轩,已盗北门之管,战备符玺,并而窃之,启石会重关,潜输逆稹,释贾群缧绁,俾远奸谋,惑榆社之义心,召横水之同恶,虿毒近发于怀袖,蚁坏几漏于江河。康政等被粉邑之遗风,习华墟之有礼,遽亡臣节,仍助凶威,抚弦登陴,曾不兴叹,以卵投石,自取灭亡。虽禁暴除残,国之大典,然俾其陷辟,终用愧怀。
相关文章
-
唐朝中兴之主唐武宗和唐宣宗哪一个更厉害
晚唐时期,唐宪宗死后,唐朝曾接连出现过两位中兴之主,一位是唐武宗李炎,另一位则是唐宣宗 ... -
唐武宗李炎死后葬在哪里
李炎是唐朝自太宗、宪宗、穆宗之后,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皇帝。八月,获谥号为至道 ... -
唐武宗治世会昌中兴
会昌中兴,是唐武宗在位期间的治世。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而继位。由于拥 ... -
唐武宗有消灭藩镇的机会为什么没那么做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军权不能收归中央,这样是唐朝动乱后来灭亡的重大原因,其实唐武宗 ... -
唐武宗李炎与李德裕,为何会成为晚唐最具威力的组合?
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三年,在当时唐王朝的南疆崖州,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在阵阵叹息声中离 ...
相关推荐
-
唐朝中兴之主唐武宗和唐宣宗哪一个更厉害
晚唐时期,唐宪宗死后,唐朝曾接连出现过两位中兴之主,一位是唐武宗李炎,另一位则是唐宣宗 ... -
唐武宗李炎死后葬在哪里
李炎是唐朝自太宗、宪宗、穆宗之后,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皇帝。八月,获谥号为至道 ... -
唐武宗治世会昌中兴
会昌中兴,是唐武宗在位期间的治世。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而继位。由于拥 ... -
唐武宗有消灭藩镇的机会为什么没那么做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军权不能收归中央,这样是唐朝动乱后来灭亡的重大原因,其实唐武宗 ... -
唐武宗李炎与李德裕,为何会成为晚唐最具威力的组合?
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三年,在当时唐王朝的南疆崖州,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在阵阵叹息声中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