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汉武帝刘彻是怎么管理边郡的
刘彻在位时,开疆拓土,设立不少新的郡县,在河南地设三郡(朔方、五原、西河)、岭南设九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朝鲜设四郡(乐浪、真番、临屯、玄菟)、河西设四郡(酒泉、武威、张掖、敦煌)、西南夷设七郡(犍为、牂牁、越巂、武都、汶山、沈黎、益州),这些新开拓的郡是为“初郡”,汉朝一方面任命太守、都尉加以管辖,另一方面保留当地民族的自治权,授其首领为王侯。[92]另外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边郡设五属国,管理匈奴降人;设护羌校尉、护乌桓校尉分别管理羌人和乌桓人。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河西战役。驻守于河西地区的浑邪王和休屠王因屡败于汉军,匈奴伊稚斜单于欲召他们赴单于庭,两王恐被诛杀,乃向汉求降。后休屠王反悔,被浑邪王所杀。
邪王遂率众四万(号十万)渡黄河投降,汉朝设置“属国”对他们进行管理。汉分徙匈奴前后降者于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等五郡外为五属国。
关于汉武帝于河西之役后设置属国的史料如下: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元狩二年……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居顷之,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
张守节《史记正义》曰:“以来降之民徙置五郡,各依本国之俗而属于汉,故言‘属国’也。”
《盐铁论・诛秦篇》载:“浑邪率其众以降,置五属国以距胡。”
《汉书・武帝纪》载:“元狩二年……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颜师古注曰:“凡言属国者,存其国号而属汉朝,故曰属国。”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乃分处降者于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颜师古注曰:“不改其本国之俗而属于汉,故号属国。”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武帝元狩三年昆邪王降,复增属国。”
《汉书・韦贤传》载:“刘歆曰:孝武皇帝……北壤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置五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
《后汉书・班梁列传》注引哀帝时刘歆上议曰:“武帝时立五属国,起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