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刘邦建国后的措施
汉五年(前202年)二月,刘邦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韩信和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再三推辞,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吏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同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今山东曹县北)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是为汉高帝。刘邦即皇帝位后,王后吕雉改称皇后,太子刘盈称皇太子。刘邦最初打算定都雒阳,后根据戍卒娄敬的建议,定都咸阳以东的长安(今陕西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史称西汉。
对战匈奴
汉七年(前200年),韩王信联络匈奴,刘邦亲征匈奴,被匈奴大军围在白登,史称“白登之围”,后来勉强得以脱身。
平异姓王
西汉王朝建立初年,诸侯国占据大汉江山的多半疆土,如同先秦列国割据状态,异姓诸侯王在封国内部军政独立、尾大不掉,给中央集权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刘邦称帝之后,有意削除异姓诸侯王。燕王臧荼这位被项羽所封的诸侯王率先被平定;其后韩王信叛逃匈奴被带兵诛杀、赵王张敖因部下谋反而被废为侯;梁王彭越、淮阴侯(原为楚王,后降封)韩信被废后皆因吕雉而遭至惨重下场。随后淮南王英布起兵,刘邦抱病亲征,才将其平定。燕王卢绾本想亲自入长安向刘邦解释,后来却因刘邦驾崩又畏惧吕雉,不得不逃往匈奴。各大封国自此转入刘氏子孙手中。只有长沙王吴臣的长沙国幸免。
汉十二年(前195年),刘邦杀白马为盟,与诸将订下誓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就是历史上的“白马之盟”。
善待功臣
在刘邦建国称帝后,封赏功臣侯者的位次有大约一百四十三位,部分封侯者有并列排名的情况,实际封侯数量更多。封侯功臣们都得到了优厚的待遇,被赐予爵位和食邑,这些功臣们最后都得以善终,其爵位也能被后代所承袭。
刘邦晚年带病征讨英布时,曾对镇守关中的萧何不放心,萧何后来听从他人建议,霸占百姓田产、自污声名而被下狱,刘邦醒悟后将其释放,专门自比“桀纣”向其道歉。刘邦在病重昏聩时受到他人谗言,以为樊哙谋反,担心他助诸吕作乱,后樊哙因陈平的保护而幸免。最后萧何、樊哙二人也得以善终。
实际上,刘邦着力平定的是威胁中央统治的“王”,真正诛除的“功臣”仅有放任部下违法乱纪,继而被煽动拥兵造反、自立为王的陈豨。其余功臣、宿将,如曹参、周勃、灌婴、夏侯婴、张良、陈平,甚至雍齿、项佗等,大都得到以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