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成祖朱棣统治时间的文化政策
明成祖朱棣在文化上,修《永乐大典》,尊崇儒家、道教,限制佛家。
编修大典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为标榜文治,命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等人,广采天下书籍,分类编辑成书,不厌浩繁。第二年冬便编成了一部大型类书,朱棣命名为《文献大成》。但朱棣仍嫌此书简略,又命姚广孝等人重修,自有书契以来,凡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各书无不包罗。永乐五年(1407年),书成,朱棣赐名《永乐大典》。这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大型类书。全书22937卷,其中仅目录就有16卷,共11095册,总计约三亿七千万字。自先秦至明初,所引书七八千种之多,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极为珍贵。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
除《永乐大典》外,朱棣还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编书活动,命侍臣辑录自古以来的“格言善行”有益于太子者,编纂成《文华宝鉴》颁授给皇太子朱高炽永乐七年(1409年),编成《圣学心法》,内容涵盖"君、父、子、臣"四道,并以君道为主,重点阐朱棣的治国理念。永乐八年(1410年),敕令雕印佛经《永乐北藏》,是现存完整大藏经中最为精美的一部。
永乐十三年(1415年),理学书籍《五经四书大全》和《性理大全》编成。命黄淮、解缙等主持编纂《历代名臣奏议》,于永乐十四年(1416年)完成,全书350卷,搜罗历代典制沿革、政治得失,此书至今仍是历史工作者的参考书。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成祖下诏编纂《天下郡县志》,命夏原吉、杨荣和金幼孜领其事,以纪天下形势、各地沿革、物产等。永乐十七年(1419年)三月,编成以劝善教化为目的的《为善阴骘》。永乐十七年(1419年)至永乐二十年(1422年),编纂了颁行于明英宗正统年间的《正统道藏》。
尊崇儒家
明成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限制佛家
朱棣在位期间,一方面严厉整顿和限制佛教,完成了对明代整顿和限制佛教政策的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又大力对之加以提倡和保护。朱棣对佛教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对他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佛教整顿和限制政策也为后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崇信道教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后,成功地登基为帝,他认为是真武大帝保佑了他。于是开始史无前例地大修武当,费时十二年之久,在武当山建成了9宫8观,72岩庙等33处大型建筑群。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还修成39座桥梁,12座亭台,形成了明代诗人洪翼圣所说的“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光,林岫回环画境中”的宏伟景象。此外,还铺砌了全山的石道,使整个武当山成为一座真武道场。据说当年武当山最鼎盛时,道士曾达到2万之众。道观殿阁与山色风光浑然一体,使武当山成为一片幽深神奇的道教世界。在中国众多的名山之中,如此大规模地规划和建造雄伟的建筑群,除武当外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朱棣崇奉真武神,大修武当山宫观,扶植武当道教,这是明史和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关文章
-
汉明帝时期的文化政策
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光武帝刘秀第四子刘庄,即位之后,一切遵奉光武帝既成制度。在文化方面 ... -
建文帝拥有优势为什么在靖难之役败给朱棣
在明朝,就发生了中央朝廷拥有巨大优势,却在镇压藩王造反的战争中屡屡处于劣势,并最终被地 ... -
朱棣为什么杀茅大芳
茅大芳名誧,以字行。扬州泰兴人。他博学能诗,年少知名,有人写诗说:“陆机此日能为赋,贾 ... -
朱棣为什么要杀侯泰
侯泰,明顺德府南和县城人。府学贡生,历官礼部员外郎、刑部左侍郎、刑部尚书,官阶正二品。 ... -
靖难之役后黄观为什么投河自尽
黄观,字澜伯,又字尚宾,早年从许姓,明洪武二十九年恢复黄姓。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人。 ...
相关推荐
-
汉明帝时期的文化政策
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光武帝刘秀第四子刘庄,即位之后,一切遵奉光武帝既成制度。在文化方面 ... -
建文帝拥有优势为什么在靖难之役败给朱棣
在明朝,就发生了中央朝廷拥有巨大优势,却在镇压藩王造反的战争中屡屡处于劣势,并最终被地 ... -
朱棣为什么杀茅大芳
茅大芳名誧,以字行。扬州泰兴人。他博学能诗,年少知名,有人写诗说:“陆机此日能为赋,贾 ... -
朱棣为什么要杀侯泰
侯泰,明顺德府南和县城人。府学贡生,历官礼部员外郎、刑部左侍郎、刑部尚书,官阶正二品。 ... -
靖难之役后黄观为什么投河自尽
黄观,字澜伯,又字尚宾,早年从许姓,明洪武二十九年恢复黄姓。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