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朝将领张玉怎么死的
张玉,早年间在元朝做官,后元朝破灭归顺于明朝,为朱棣效力。在洪武二十一年,在一次捕鱼儿海战役准中因立了功被封为指挥佥事,后又随蓝玉出征讨伐元军,直至把元军赶出境内。因这几次战役张玉的贡献之大,他的才华被燕王朱棣所发现,把他招到自己的麾下。
张玉多次跟随朱棣出塞,由于他聪明智慧和英勇作战,也因此越来越得到朱棣的重视,朱棣出征也一直把他带在身边。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发起靖难之役,张玉率领军队夺取北平九门,在短时间内就控制了整个北平。朱棣听从张玉的作战计划,效果显著。张玉把从敌方所夺取的士兵来充实自己部队的力量,使得燕军的队伍更加强大。在中秋之夜,张玉率领的军队在敌方庆祝中秋之时进行偷袭,擒拿前去援救潘忠等将领,然后夺取要地。
之后,张玉又率领军队窥视敌方的军营,回来后他向朱棣报告说敌军纪律散漫,这个时候正是出击之时。于是朱棣听从了张玉的建议,率领军队继续向西挺进,当众多人认为南部敌军的军队力量太强大,因此建议驻扎军队在新乐的时候,张玉却认为虽然敌方的军队强大但都是新兵不会构成多大威胁还是要乘胜追击。朱棣非常信任张玉,他仍旧还是接受张玉的意见向真定出发。不出所料,张玉的坚持是对的,在燕军军队内外夹击的情况下南军落败而逃。在这场战役中,张玉立下了大功,他的声望也随之升高。
张玉怎么死的
建文二年十二月,在历史上发生了一场战役,称为“东昌之战”。此次战役是燕军南下首次失利的战争,也同时遏制了燕军的南进的计划。在这场战争中,大大地消耗了燕军的军队力量,双方的局势趋于平衡,但燕军损失最大的地方就是牺牲了朱棣的大将张玉。
济南大战后,南军因换了主帅气势高涨,想要出兵讨伐燕军。朱棣听闻了敌军北上的事情便决定南下去追击敌军,朱棣在表面上是说要征服辽东地区,实际上暗中派将领在直沽修桥,用绕道的方式来通过南军的防线。
在此之后,燕军连夜兼程,偷袭并擒拿敌方放哨的人有数百人,南军仍然不知道燕军的走向。张玉率领部队攻占下沧州城,获得马匹近百,生禽指挥官及士兵数百人,为战争创造了有利的局势。
十一月,朱棣决心干扰南军的运粮食的道路,迫使南军南下。南军将领盛庸也决定出击与燕军决战在东昌,南军这时早已准备好了火枪和毒弩。朱棣在作战期间还是沿用之前的战术,但盛庸早已对部署了对付这套战术的方法,盛庸把朱棣引入阵中,结果朱棣被南军重重包围。张玉和朱能分别前来救援,张玉负责将敌军引开,而朱能负责冲入重围救出朱棣,朱能把朱棣救了出来逃离了战场,但张玉却不知情仍然在作战,结果被南军的火器所重伤,最终战死于沙场。
相关文章
-
建文帝拥有优势为什么在靖难之役败给朱棣
在明朝,就发生了中央朝廷拥有巨大优势,却在镇压藩王造反的战争中屡屡处于劣势,并最终被地 ... -
朱棣为什么杀茅大芳
茅大芳名誧,以字行。扬州泰兴人。他博学能诗,年少知名,有人写诗说:“陆机此日能为赋,贾 ... -
朱棣为什么要杀侯泰
侯泰,明顺德府南和县城人。府学贡生,历官礼部员外郎、刑部左侍郎、刑部尚书,官阶正二品。 ... -
靖难之役后黄观为什么投河自尽
黄观,字澜伯,又字尚宾,早年从许姓,明洪武二十九年恢复黄姓。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人。 ... -
朱棣登基后为什么要杀陈继之
陈继之,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上疏僧人占田过多,“以江南僧道多占腴 ...
相关推荐
-
建文帝拥有优势为什么在靖难之役败给朱棣
在明朝,就发生了中央朝廷拥有巨大优势,却在镇压藩王造反的战争中屡屡处于劣势,并最终被地 ... -
朱棣为什么杀茅大芳
茅大芳名誧,以字行。扬州泰兴人。他博学能诗,年少知名,有人写诗说:“陆机此日能为赋,贾 ... -
朱棣为什么要杀侯泰
侯泰,明顺德府南和县城人。府学贡生,历官礼部员外郎、刑部左侍郎、刑部尚书,官阶正二品。 ... -
靖难之役后黄观为什么投河自尽
黄观,字澜伯,又字尚宾,早年从许姓,明洪武二十九年恢复黄姓。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人。 ... -
朱棣登基后为什么要杀陈继之
陈继之,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上疏僧人占田过多,“以江南僧道多占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