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靖难之役后朱棣为什么要杀陈迪
陈迪,男,汉族,字景道,安徽宣城人。建文帝初年,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因在“靖难之役”中反对燕王朱棣篡逆夺位,被朱棣诬为“奸党”,而招致磔刑于南京市口。余有一子陈珠,后被发配至山东登州府戍边。
据《明史》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载:
陈迪,字景道,宣城人。祖宥贤,明初从征有功,世抚州守御百户,因家焉。迪倜傥有志操。辟府学训导,为郡草《贺万寿表》。太祖异之。久之,以通经荐,历官侍讲。出为山东左参政,多惠政。丁内艰。起复,除云南右布政使。普定、曲靖、乌撒、乌蒙诸蛮煽乱,迪率士兵击破之,赐金币。建文初,征为礼部尚书(正二品)。时更修制度,沿革损益,迪议为多。会以水旱诏百官集议,迪请清刑狱,招流民,凡二十余事,皆从之。寻加太子少保(正二品)。李景隆等数战败,迪陈大计。命督运军储。已,闻变,趋赴京师。即帝位,召迪责问,抗声不屈。命与子凤山、丹山等六人磔于市。既死,人于衣带中得诗及《五噫歌》,辞意悲烈。苍头侯来保拾其遗骸归葬。妻管缢死。幼子珠生五月,乳母潜置沟中,得免。八岁,为怨家所讦。成祖宥其死,戍抚宁。寻徙登州,为蓬莱人。洪熙初,赦还乡,给田产。成化中,宁国知府涂观建祠祀迪。弘治间,裔孙鼎举进士,仕至应天府尹,刚鲠有声。
史料记载
《宣城古县志》(光绪十四年)文艺卷,
其中有一篇明人李默撰写的“陈靖献祠记”,详记宣城郡学之东有一座陈靖献祠堂,大门东南侧靠宛陵大节坊,仅十余步,是明万历年间,为纪念明建文帝接位时礼部尚书而建的,不知何时毁灭,现不存在。为了探索清楚,恰好找到陈氏后裔,他拿出现保存的“陈氏宗谱”,经过反复核实佐证,此祠遗址在今开元小区东北角处。
据古县志和陈氏宗谱“陈先祖礼部尚书迪后追封太保传”一文记载:
陈迪字景道,系宋末宣城太守陈明中之八世孙,明洪武乙卯(1375)进士,学术渊深,拜翰林院编修,累迁云南左布政,后徵为礼部尚书,同受顾命大臣,辅政五年适燕王兴兵,夺皇位辗战攻入南京,建文帝逃逸。燕王号永乐,召陈迪问,他抗声不屈,燕王下令,将迪并二子风山、丹山等一家六口,磔于南京市口。
后百余年宣城人讳言其事,迨于嘉靖年间吏部郎李默贬官宣城郡通判,读其遗诗事状深感忠愤壮烈,亟寻陈迪后裔重孙大林者,问其详情,谋诸前郡守,申请上司,并征得当地有关官民支持助理,复建祠,永久纪念。
此祠建筑起讫十余年才完工,宏伟瑰丽,颇具规模。由于壮烈影响,人称“靖献先生”,故名此祠为“陈靖献祠”。
又据陈氏二十九世裔孙陈亮先生称有史料表明其先祖迪公死后,仆人侯来保,潜入南京运回尸骨,归葬宣城湾沚蟠龙殿祖茔,署名“爟公”,有图为证。后来历代皇帝均慕其壮烈行为,追封“太保”,并赐谥“忠烈”,因建祠在前,故仍称“陈靖献祠”。
燕王称帝,陈迪不服。与两个儿子丹山,风山同被五马分尸。燕王命人割下陈迪身上的肉塞进他的嘴中,并问气味怎么样。陈迪回答说:“忠臣孝子的肉哪有膻味?我觉得肉味鲜美,别人能闻到香味,你难道没闻到吗?”
相关文章
-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为什么不逃去南方
1402年6月,朱棣率领的燕军攻破金陵,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不见了踪影。有人说他自焚,也 ... -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下落之谜
燕军进入南京后,朱允炆在皇宫放火,朱允炆本人不知所终;此后其下落成为谜团。 ... -
建文帝拥有优势为什么在靖难之役败给朱棣
在明朝,就发生了中央朝廷拥有巨大优势,却在镇压藩王造反的战争中屡屡处于劣势,并最终被地 ... -
朱棣为什么杀茅大芳
茅大芳名誧,以字行。扬州泰兴人。他博学能诗,年少知名,有人写诗说:“陆机此日能为赋,贾 ... -
朱棣为什么要杀侯泰
侯泰,明顺德府南和县城人。府学贡生,历官礼部员外郎、刑部左侍郎、刑部尚书,官阶正二品。 ...
相关推荐
-
靖难之役后黄观为什么投河自尽
黄观,字澜伯,又字尚宾,早年从许姓,明洪武二十九年恢复黄姓。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人。 ... -
朱棣登基后为什么要杀陈继之
陈继之,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上疏僧人占田过多,“以江南僧道多占腴 ... -
朱棣为什么要杀甘霖
甘霖,江苏南京高淳淳溪镇西甘村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登科举人,授福建道监察御吏,后 ... -
朱棣登基王叔英为什么要自尽
王叔英,字原采,号静学。浙江黄岩亭岭(今太平小河头村)人。学醇行正,与方孝孺为至交。洪武 ... -
朱棣为什么要杀王艮
王艮字敬止、号止斋,江西吉水人带源人。明建文二年进士及第,官授翰林院修撰。明福王弘光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