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董卓年少时不残暴,,性格是如何转变的?

日期:2023-08-23   来源:网络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董卓年少时不残暴,,性格是如何转变的?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

董卓年少时不残暴,,性格是如何转变的?

董卓年少时不残暴,,性格是如何转变的?

董卓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名字,他的残暴和荒淫行为众所周知。然而,有人说他的残暴并非与生俱来,年轻时他是一个热血青年,一点也没有残暴的样子。那么,他是如何变得如此残暴的呢?他经历了什么?

在东汉末年有一位年轻人,名叫董卓。尽管家境贫寒,但他却仗义疏财,深受伙伴们的赏识。有一次,他的伙伴们来家里做客,由于家境贫困,董卓唯一的耕牛都没有了,为了招待客人,他不得不将耕牛杀掉。这样的行为让人们对他赞叹不已。如果不知道他的名字,大家肯定会将这样的行为和袁绍、曹操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位年轻人是董卓。

董卓字仲颖,出生在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定西市岷县)。对于熟悉三国历史的读者来说,董卓便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反面人物。他借镇压黄巾起义崛起,并带兵入洛阳,废黜年少的皇帝,自立为新皇,独揽朝政。他的行为震惊了所有官员,天子也深感不安。

然而董卓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是否仅仅是为了祸乱天下呢?在董卓之前,东汉帝国的权力秩序已经岌岌可危,那么以董卓为代表的西凉集团掌权之后,为什么不能够重新恢复王朝的正常运转呢?显然,历史并不像演义小说中描述的那么简单,董卓也曾尝试过重构帝国框架的努力。然而,不幸的是,士族集团对他排斥和不合作,最终扼杀了他重建帝国框架的希望。他只能劫持汉帝,仓皇西逃,最终被吕布一戟刺死。

董卓的残暴并非天生的,他年轻时展现出的侠肝义胆令人称赞。然而,历史的曲折和士族集团的排斥让他走上了一条残暴之路。董卓的命运也反映出了东汉帝国权力的滑坡和混乱。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人性和行为往往受到环境和历史的影响。对于我们来说,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警惕权力腐败和人性的扭曲。

然而,这样一个人物真的单纯只是为了祸乱天下才登上历史舞台的吗?在董卓之前,东汉帝国的权力秩序已经坍塌,那么在以董卓为代表的西凉集团掌权之后,他们为什么不能够重新恢复王朝的正常运转呢?很显然,历史没有演义描述的那么简单,董卓也绝非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但很可惜士族集团的排斥和不合作最终浇灭了董卓重构帝国框架的希望,他只能劫持汉帝、仓皇西逃,最终被倒向士族集团的吕布一戟刺死。

董卓年少从军,为朝廷征战四方,在30年的岁月里,先后与西羌和匈奴的军队大战百十余场,最后因战功而被封为斄乡侯。不客气地说,在公元189年奉命率兵入洛阳之前,董卓是不折不扣的国之干将、社稷栋梁。不过董卓祸乱汉朝也是从他进入洛阳之后开始的,最典型的举动便是“擅行废立”,也就是废黜少帝刘辩,转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这就很耐人寻味了,为什么一个被众人看好的社稷重臣会在进入洛阳之后迅速蜕变呢?这根本不符合逻辑。

这确实不符合逻辑,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的一点是尽管董卓在西陲战功赫赫,但他真的被传统的士大夫阶层看好吗?其次他“擅行废立”的意义何在?难道仅仅是与士大夫阶层结下怨仇?这些问题解决不了,董卓祸乱汉朝的逻辑就无法说通。事实上,那些身居洛阳的士族集团从来就没有看起过董卓这样一个来自西凉的边防军人,公元189年董卓虽然得到大将军何进的诏令进京诛杀宦官,但士大夫在心里却根本不愿意正眼看一眼这个“武夫”。

此刻董卓唯一的本钱就是手中的军队,他要重塑秩序就必须让众人承认他的权威,而废立皇帝恰恰是最好的手段。换句话说,董卓并不是因为独掌大权才得以“擅行废立”的,相反他是通过“擅行废立”才得以独掌大权的。接下来董卓获得了权力,但也把士大夫阶层得罪了个遍,这也为接下来朝臣对西凉集团的排斥和不合作奠定了基础。没有人以独夫民贼为人生目标,董卓也是如此,他原本的想法是做大汉秩序的重塑者,也就是通过笼络门阀士族来恢复朝廷的正常运转,可惜士族们却不买账。

出于门第之见,朝臣们对这个专横跋扈、出身贫贱的边疆武人嗤之以鼻,而无故废立皇帝更加剧了人们对他的厌恶。终于对董卓忍无可忍的士族组织“义兵”讨董勤王,各地诸侯纷纷响应组成联军并公推袁绍为盟主,号称五十万。董卓得知消息,慌乱之余更多的是恼怒,但眼见联军势大,不愿硬拼的董卓只能避其锋芒,迁都长安。士族的不合作,让董卓心灰意冷,从这一刻起,他彻底变成了独夫民贼。离开洛阳之时,他一把火烧光了这座千年古都,天子百官被西凉军队押解西行,一路上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既然无法重塑大汉的权力秩序,那就躲在郿坞当一只“鸵鸟”吧。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设反间计,“弃暗投明”的吕布杀死董卓,一代枭雄就此走完了命途多舛、罪恶滔天的一生。

董卓非常喜欢车师王侍子,而这位侍子多次犯法,被司隶校尉赵谦抓来判罪斩杀了,董卓非常生气,但是一直很敬畏赵谦,而是把都官从事抓来杀害报复。

十月,太史令望气,汇报说不久会有大臣会被诛杀。董卓害怕预言会应验在自己身上,想起卫尉张温曾与自己不和,便指使他人诬陷张温与袁术勾结(张温乃荆州南阳人,袁术时在南阳),将张温抓到长安的集市上活活鞭死。

以何颙、郑泰等人为首的幕僚对董卓不满,采用荀攸的意见,由董卓亲近的越骑校尉伍孚担任刺客,试图刺杀董卓。行刺当日,伍孚在衣服里藏了一把佩刀去拜见董卓。董卓也不怀疑,亲切接见伍孚。

伍孚突然抽出佩刀刺向董卓,董卓反应迅速,连退几步,并疾呼周围的卫兵将伍孚制服。董卓大骂:“你想造反吗?!”

伍孚大声说:“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乱国篡主,罪盈恶大,今是吾死日,故来诛奸贼耳,恨不车裂汝于市朝以谢天下。”言罢,当场遇害。

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刺向董卓,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所以未伤及要害,而李肃刺伤董卓手臂,并将其刺下车来,董卓疾呼:“吕布何在?!”这时候吕布不慌不忙的掏出准备好的诏书,喊道:“有诏讨贼臣!”直到此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大骂吕布:“庸狗敢如是邪!”吕布则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当场斩杀。

随后,王允立刻让信使往各政府部门送达赦免诏书。董卓的死讯传出,士兵们都高呼万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很多人把珠宝去换成酒肉来庆祝。

关于董卓年少时不残暴,,性格是如何转变的?的内容就是这些了,古宫历史网致力于为读者提供高质量、全面的历史资讯和故事。我们的内容不限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喜欢的话就请关注我们吧。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天舞纪御风穆喜欢苏犹怜吗?御风穆结局
下一篇:姜维的武功水平在三国能排名第几?

Copyright © 2017-2025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