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
欧洲的历史文明
普京首先吞并了克里米亚,然后在乌克兰东部二州发动危机。这让普京支持率飙升至85%以上。尤其是前者,让包括戈尔巴乔夫在内的许多曾经严厉抨击普京反民主政策的个人和机构都开始倒转立场,对普京大加赞扬。俄国内形成了爱国主义风潮,“国家叛徒”和“第五纵队”成了爱国民众给普京的反对者贴上的标签,由此形成了一种排他性的舆论统一。
普京更是成为这场爱国运动的核心及标识,6月12日是俄罗斯的国庆节“俄罗斯日”,位于红场东侧的著名商场“古姆”开始销售印有普京头像的T恤衫。1200卢布(合人民币200多元)一件,这个价格可不便宜,但销售火爆,在开售之初顾客们要排上两个小时队才能买到一件,第一天便卖出5000多件。
多家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记者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位也穿着这款T恤的路边摊大妈如何在做推销。
很显然,俄罗斯民众像打了“鸡血”一样地在支持普京及其内外政策。但是,如果说在危机爆发之初俄民众如此“鸡血”还情有可原,那么在普京所为招致西方制裁和国际孤立,并且制裁加上油价下跌导致国家经济困顿、个人生活成本升高之后,这种对普京的支持依然“无条件”就显得有些让人无法理解。
但若仔细研究一下这个国家的传统,却又可以发现,这个国家的民众对领袖的长期支持是有传统的,不足为奇。
普京在俄罗斯人心中到底受欢迎到什么程度?仅通过一件T恤衫进行描述终究还是太模糊了。生于斯大林时代的物理学家尤里·马加尔沙克时常就俄政治问题发声,在他的记忆中,俄罗斯知识分子群体曾经有在家庭聚会、婚礼等场合自发为最高领导人的健康举杯祝酒的传统,但那只广泛存在于斯大林时代,哪怕是在大清洗时期。而其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时代里,这种传统大大淡化了。
但是,马加尔沙克在最新一篇博文里指出,这一传统在普京时代恢复了,知识分子们又开始自发地在聚会时为普京的健康喝上一杯。
向来挑剔、桀骜的俄罗斯知识群体可作为俄社会对一位政客接受程度的指针。马加尔沙克认为,俄民众对普京的爱已经可与爱斯大林的热情相媲美。
这番描述倒让人们想起去世前四个月还对美国驻俄大使威廉·伯恩斯盛赞普京的索尔仁尼琴。这位举世景仰的作家一生与苏联体制做斗争,批判每一位苏联领导人,不买叶利钦的账,却独独格外喜欢普京。
索翁当然不会为斯大林的健康举杯,但其对普京的厚爱倒是与那些抢购普京头像T恤的人们的热情非常相像。出于对苏联的反对,索翁在与普京见面时不忘提醒他勿重蹈苏联专制覆辙,却毫不掩饰对他的赞誉。
历史地看,俄罗斯人的政治文化观念经历了“神圣罗斯”“第三罗马”“东正教、沙皇专制”“苏维埃政权”这几个大历史时段,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民族心理。其特征是:对民族地位、特征的弥赛亚式理解,而民族、国家、沙皇三位一体地反映着这一弥赛亚内核。其中,沙皇是这一弥赛亚使命心理的核心体现。
所谓弥赛亚的内涵是俄罗斯民族在整个世界的特殊地位,在理性主义浸润之前它以宗教观念体现为俄罗斯民族的救世使命。基辅罗斯第一任都主教伊拉里昂在1037~1050年间成书的《法与神赐说》中第一次道出了罗斯民族的使命及其在世界中的地位:“第一个接近上帝的是犹太人,最后一个则是罗斯人”“罗斯民族不是普通民族,是一个新的、神选的民族”“居住在这片大地上的民族最终会向世界道出自己神圣的‘言说’”。
到了“第三罗马”时代,这一救世使命逐渐政治化,“救世”成了具体的政治目标。既然俄罗斯民族的使命是对世界的“拯救”,这一政治目标便不可避免地要体现在该民族与世界的关系上。彼得大帝进行领土扩张时一直打着“世界使命”的旗号,叶卡捷琳娜二世则说:“很快就能证明,古斯拉夫民族能把法国和其他地方的大部分河流、山谷和地区冠上自己的名称”。
这种领土扩张当然是侵略,但俄罗斯人却对此感到欢欣鼓舞,知识界尤其如此。普希金的老师杰尔查文说:“我们为荣耀欢呼,要让敌人看到,我们的双手时刻准备伸向宇宙的边际”。
相关文章
-
英国足球的历史起源
英国(英格兰)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中世纪时在英国就出现了类似今天这种足球活动 ... -
爱丁堡大学的历史
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ofEdinburgh)是一所成立于1583年的世界顶级学府,同时也是全英第六古 ... -
英国城市曼彻斯特的历史发展
曼彻斯特(英文:Manchester),国际化大都市。英国英格兰西北区域大曼彻斯特郡的都市自治市、 ...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汤因比(1881975)是英国历史学家,早年曾在牛津大学接受古典教育,并成为希腊罗马史和近东问 ... -
300年前苏格兰为什么和英格兰合并
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成功合并,不仅对英国历史而且对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