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
波兰五月政变
1926年5月,波兰将军约瑟夫·毕苏斯基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合法政府,成为军事独裁者(1926~1935),打着“整顿社会政治制度”的旗号,在政府和军队中清洗异己,修改宪法,破坏议会制度,宣传法西斯主义。史称“波兰五月政变”。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波兰五月政变。
波兰五月政变背景
重建后的波兰在1921年确立了 议会民主制,但党派纷争,政治很不稳定。1922年12月首次选举产生的纳鲁托维奇总统就任几天就被国家民主党人谋害,给议会民主制蒙上一层阴影。1923年5月由国家民主党等右翼政党组成的“基督教民族统一同盟”(简称“赫耶纳”)与波兰农民党“彼雅斯特”建立以维托斯为首的联合政府,它的成立立即遭到左翼政党的激烈反对。由于政府的无能,控制不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工人罢工引起的社会冲突愈加激烈,迫使维托斯政府12月倒台。1923年11月-1925年11月、1925年11月-1926年5月格拉布斯基和斯克任斯基两届内阁虽然实施一些改革缓解了矛盾,但最终没能摆脱经济和政治危机。1926年5月10日第二届"赫耶纳一彼雅斯特"政府建立,毕苏斯基决定发动军事政变,夺取全国政权。
波兰五月政变过程
毕苏斯基1918年11月曾出任波兰共和国国家元首。在1922年总统选举时,因嫌总统权力过小而拒绝做总统候选人。1923年暂时退出政治舞台。但他在军队和左翼政党的影响很大,仍不断地干预国家政治,在发动政变前几个月,毕苏斯基把忠于自己的军队集结到华沙近郊。1925年5月12日凌晨,毕苏斯基率政变军队从雷姆帆托夫向华沙进军,傍晚,控制了两座维斯瓦河上的大桥。驻华沙的亲毕苏斯基军队也同时行动,占领了东火车站等战略据点。政变部队遇到了政府军的抵抗,毕苏斯基拒绝用和平方式解决政府危机。经过3天激战,双方共牺牲379名士兵,920多人受伤。5月14日下午,维托斯政府被迫总辞职,军事政变获得成功。5月15日,根据毕苏斯基的提议,由卡齐米日·巴尔泰尔教授组织新政府,毕苏茨基任军政部长。从此开始了波兰现代史上的独裁政权时期。
战后影响
毕苏斯基没有推行任何较大改革;他很快疏远他左翼支持者中的激进派,宣布他的政变是“没有改革的革命。”他的目标是令国家安定,排除他认为腐败又无能的政党的影响力,并加强军队。
在内政方面,毕苏斯基的政变需要为他的萨那茨亚政体扫除议会政府的限制,他有时运用专制制度,来让“人民生活恢复健康”。自1928年起,萨那齐亚当局被政府合作无党派集团称为现实主义政治的代表。民众的支持和有效的宣传机构让毕苏斯基得以维持他的专政,让它不会被总统推翻,而总统也是毕苏斯基认定的,而不是瑟姆。瑟姆的权力被在政变后的1926年8月2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缩小。自1926年到1930年,毕苏斯基主要信赖削弱反对派领导人影响力的宣传。
他专制而高于法律的权力在1930年,随着在1930年波兰立法选举前,对某些异见者的监禁和审判(见布列斯特审判),和1934年贝雷扎-卡尔图斯卡关押政治犯的监狱(位于今比亚罗扎)的竣工(那里的囚犯遭遇残酷的虐待)而达到颠峰。在政府合作无党派集团于1930年获胜后,毕苏斯基将国内事务推给他的“上校”们,而自己则专心于军事和外交上。他因他的处理广泛地遭致政敌的批评,而他们在1930年的监禁和审判受到国际的谴责,让波兰的名誉受损。
各界评价波兰五月政变
毕苏斯基把这次政变称为"某种没有任何革命后果的革命",他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左翼政党和首都居民的支持。铁路工人的罢工使波兹南等地支援华沙的政府军无法及时赶到。广大群众最初认为五月政变具有民主的进步的性质。后 波兰共产党改变了立场,开始重新评价五月政变。波兰历史学家认为,这是资产阶级内部一个集团反对另一个集团的斗争,是由军人执掌政权的资产阶级专政。
相关文章
-
波兰:四次被瓜分,屡次亡国,悲剧连连的波兰是如何重获新生的?
作为西欧文明和东欧文明的交汇之地,中东欧一直是两大文明发生碰撞的地带,而波兰就恰好处在 ... -
立陶宛的历史简介
立陶宛是一个历史古国,与俄罗斯一直在北欧及东欧争雄,曾遭沙俄与苏联的并吞,1990年立陶宛 ... -
波兰历史地图
波兰共和国(波兰语:RzeczpospolitaPolska,英语:TheRepublicOfPoland,中文简称:波兰),古称 ... -
普鲁士历史地图
普鲁士(德语:Preuen;古普鲁士语:Prūsa;英语:Prussia)是欧洲历史地名,位于德意志北部,通常 ... -
立窝尼亚战争的结果
立窝尼亚战争(LivonianWar),俄国沙皇伊凡四世(雷帝)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和波罗的海东岸土 ...
相关推荐
-
波兰:四次被瓜分,屡次亡国,悲剧连连的波兰是如何重获新生的?
作为西欧文明和东欧文明的交汇之地,中东欧一直是两大文明发生碰撞的地带,而波兰就恰好处在 ... -
第一次王子之乱的后果
第一次王子之乱,1398年朝鲜王朝发生的政变。是朝鲜太祖李成桂违背诸大臣意见,决定立幼子时 ... -
第二次王子之乱政变结果
第二次王子之乱是1400年朝鲜王朝发生的宫廷政变。在第一次王子之乱后的李芳远虽然掌握了政权 ... -
阿根廷国家历史博物馆在哪里
阿根廷国家历史博物馆建成于1846年,是一座旨在展示阿根廷历史的国家级博物馆,其中展出的历 ... -
立陶宛的历史简介
立陶宛是一个历史古国,与俄罗斯一直在北欧及东欧争雄,曾遭沙俄与苏联的并吞,1990年立陶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