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吊脚楼是中国哪个民族的民居建筑形式?

日期:2020-12-09   来源:网络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和幅员广大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的经验,人们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生活环境,顺应自然和以最简便的手法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中国民居结合自然、结合气候、因地制宜,具有丰富的心理效应和超凡的审美意境。

今天我们要来说的是吊脚楼,大家知道它是哪个民族的民居建筑形式吗?一起来看看吧。

吊脚楼,也叫“吊楼”,湘西、黔东苗族、侗族、土家族等民族大都住在靠山面水的地方,因此造房时往往利用山坡倾斜度较大或者濒临水、沟的一侧,使屋的前半部分临空悬出,从而盖起比比皆是、大同小异的吊脚楼来。这种吊脚楼,是干栏屋中的一种,朴实轻灵,古色古香,与楚建筑或巴建筑有着渊源关系。

苗族吊脚楼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属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上层宽大,工艺复杂,做工精细。下层随地而建,很不规则。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这种建筑通风防潮,避暑御寒,体现了苗族独特的建筑工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侗族吊脚楼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吊脚楼是一种极富侗族特色的住宅建筑,一般一家一栋,也有的村寨,如广西三江县的苗江、八江、林溪一带,多聚族而居,将同一房族的房子连在一起,廊檐相接,可以互通,喜庆佳节,聚集于此,设宴接待宾客。

平坝侗族,如天柱、新晃、榕江县的连江一带,大都是两层楼房,楼下住人,楼上存放粮食杂物。堂屋中设有“神龛”,两侧为卧室、厨房,猪牛圈都在屋侧房后。侗族住房仍保留了百越民族“干阑”式建筑的特色,多为三屋以上的干阑式木楼,有高达五六层的,结构谨严,不许用一颗钉子,全系卯榫嵌合,显示了侗族建筑工艺的高超。

瑶族吊脚楼

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传说瑶族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民族主体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五省(区)的130多个县里,其中以广西为最多。

瑶族是一个山地民族,多居住在山区,很少可供成片建造房屋的平地,便选择坡度较为平缓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一半依据山势用长短不一的杉木柱头支撑,架木铺板,与挖平的屋场地合为一个平坦的整体,再在此整体上建房。

瑶家吊脚楼“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瑶族人民根据实用性和环境特性,强化建筑性格,自由选址柴水方便、风光优美的地势,采用数十棵杉木撑起为基脚,建起被称为“千脚落地”的木楼,冬暖夏凉,不燥不潮,空气新鲜,是瑶山人最好的居所。

土家族吊脚楼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张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县,常德市的石门等县;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两县;重庆市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的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等区县;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县。

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差瓦,只许盖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差瓦”。一直到清朝雍正十三年“改上归流”后才兴盖瓦。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

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三合院。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正房有长三间、长五间、长七间之分。大、中户人家多为长五间或长七间,小户人家一般为长三间,其结构有3柱2瓜、5柱4瓜、7柱6瓜。中间的1间叫“堂屋”,是作祭祖先、迎宾客和办理婚丧事用的。堂屋两边的左右间是“人住间”。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中国古桥有多震撼?
下一篇:中国传统民俗丨古人怎么过“腊八”?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