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西域古国于阗国介绍

日期:2017-05-04   来源:网络

  于阗国是古代西域王国,中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古代居民属于操印欧语系的吐火罗人。11世纪,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下面是西域古国于阗国介绍。

  于阗国简介

  于阗国以农业、种植业为主,是西域诸国中最早获得中原养蚕技术的国家,故手工纺织发达。特产以玉石最有名。于阗自2世纪末佛教传入后,逐渐成为大乘佛教的中心,魏晋至隋唐,于阗国一直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于阗人民喜爱音乐、戏剧,在绘画方面具有印度、伊朗的混合风格,画家尉迟乙僧于唐初至长安,绘有许多壁画,与唐人吴道子、阎立本齐名。

  【于阗(梵Ku-stana,藏Li-yul,汉yú-tián)】

  西域古王国名。即今新疆省和阗(和田)县。又作于填、于置、于殿、于窴等。印度人称之为cKustana(屈丹),玄奘音译为瞿萨旦那,意译作地乳。西藏人则称离余国(Lih-yul)。

  依《大唐西域记》所载,此国俗称涣那,诸胡谓之豁旦,匈奴人谓之于遁。《大方等大集经》卷四十五别出迦罗沙摩之称。地滨和阗河,南有昆仑山,北接塔克剌麻罕沙漠,是西域南道中最大的绿洲。位当天山南路、西域南道之要道,西经莎车(叶尔羌)、朅盘陀(塔什库尔安),可通往北印度或睹货罗(古代大夏)。气候和畅,植物种类多且繁茂。盛产宝玉,自古即以出产美玉而驰名中外。原住民为雅利安人种的一支,使用属于印欧语系的方言和阗语。

  历史发展

  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时代),尉迟氏在此建立于阗国,为西域南道中,国势最强的国家之一。因位居丝路贸易的重要据点而繁荣一时,且为西方贸易商旅的集散地,东西文化之要冲。其后,唐代曾就此地置毗沙都督府(公元七世纪左右)。宋以后仍为于阗国,元、明时犹朝贡。清初属回部,乾隆时纳入版图,民国改县。今人口约四十万,汉人不少,市区建设日趋现代化,但缺乏民族色彩。

  11世纪,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东汉初,为莎车所吞并。汉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贵族广德立为王,灭莎车,服从于阗。十六年(73年),汉军司马班超至于阗,广德杀匈奴使者降汉,班超以此为根据地,北攻姑墨,西破莎车、疏勒,于阗都出兵相助。时南道诸国,唯于阗、鄯善强大。魏晋南北朝时期,仍向中原王朝进贡。又兼并戎卢、扜弥、渠勒、皮山等国。西晋时,与鄯善、焉耆、龟兹、疏勒并为西域大国。北魏年间,曾先后被吐谷浑、柔然攻袭,国势渐衰。唐太宗贞观年间,于阗王遣子入侍唐廷。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于阗编为唐安西四镇之一,成为丝绸之路南道最重要的军政中心。吐蕃势力进入塔里木盆地后,被吐蕃攻占。

  上元元年(674年) ,于阗王伏阇雄击走吐蕃,亲自入唐,唐在于阗设毗沙都督府,下辖6城等10羁縻州,任命伏阇雄兼都督。唐玄宗天宝年间,尉迟胜入唐,唐玄宗嫁以宗室之女,并授予右威卫将军、毗沙府都督。安禄山起兵叛乱,尉迟胜自率兵赴中原之难,乱平后,终老长安。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唐授尉迟曜兼四镇节度副使,并管理本国事。他率领当地民众与唐镇守军一起戍守于阗,坚持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为吐蕃攻占。9世纪中叶,吐蕃内乱势衰,于阗获得了独立,仍由尉迟氏执政。9世纪末叶,开始和敦煌的沙州归义军政权交往。北宋初,于阗使臣、僧人数次向宋进贡。在11世纪初黑汗王朝攻占于阗,部分民众东迁沙州,甚至远到青海。于阗在黑汗王朝的统治下,语言和人种逐渐回鹘化,并陆续皈依了伊斯兰教。

  后经蒙古察合台后王、叶尔羌汗国及和卓回王的统治,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入清版图,光绪九年(1883年)置和阗直隶州。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秘鲁传统节日_秘鲁传统节日介绍
下一篇:孟加拉国的传统节日介绍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