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故宫博物院内有多少铜器
故宫藏历代铜器1.5万余件(不包括钱币和铜镜),其中先秦青铜器约1万件,有铭文的1600余件这三个数量均占中外传世与出土数量总和的十分之一以上,故宫是世界上收藏中国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另有历代钱币1万余枚、铜镜4000面、印押1万余件。故宫青铜器馆设在承乾宫和永和宫。
青铜器
青铜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大件青铜器在夏代晚期(考古学文化的二里头时期)开始出现,到商代前期(二里岗时期)和商代后期(殷墟文化时期),出现了大量气势恢宏、纹饰繁缛的呈组合的青铜器。进入西周、东周时期,出现了一批具有长篇铭记历史事件文字的青铜器,这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两个特有现象。青铜器的制造和发展,历代绵延不断,但对社会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是在先秦时代。
三羊尊
三羊尊,高52厘米,口径41.2厘米,重51.3kg。
尊为大口广肩型,厚唇外折,细颈上有三道凸弦纹。肩部等距离地装饰三只高浮雕形式的卷角羊头,间以回形纹为地的目形纹饰。腹部较肥硕,纹饰更为华丽,在回纹地上有三组兽面纹,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兽面上最能传神的眼睛,增加了肃穆庄重的气氛。圈足较高,上边有两条凸弦纹,中间有三个等距离的较大圆形孔,这是商代铜器的典型特征之一,圈足的下部在回纹地上饰有六组兽面纹。全器图案布局错综复杂,繁而不乱,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同类器物中之最大者。
这件尊是经过两次铸造而成的,先铸尊体,并在肩部相应的位置上预留孔道,然后在孔道上再搭陶范,铸制羊头。这反映了三千年前我国先民的智慧与技巧,表现了当时冶铸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从大口、广肩、低体、高圈足以及圈足上的三个大孔和繁缛的纹饰、华丽而又庄重的造型等特点来判别,此尊应属于商代晚期器物,其时代相当于公元前十三世纪左右。三羊尊造型端庄富丽,制作精美,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佳作之一。
辟大夫虎符
辟大夫虎符,战国,长8.1厘米,宽3.9厘米。
符作卧虎状,昂首,尾上卷。虎身表面刻铭文10字:“辟大夫信节,堳丘与塿纸,贵”。《左传·昭公元年》“子产数子南曰:子皙上大夫,女嬖大夫,而弗下之,不尊贵也。”《国语吴语》“十行一嬖大夫,建旌提鼓,挟经秉桴”。韦昭注:“嬖,下大夫也”。是知春秋时已有“嬖大夫”一官,地位相当于“下大夫”,负责军中建旗、击鼓类事宜。“辟”乃“嬖”的同音假借字。
符为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拨军队用的信物。现存最早的铜符是战国时期的,秦汉时代的符亦多采用虎符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