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故宫禊赏亭简介

日期:2021-10-14   来源:网络

禊赏亭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落西侧,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亭座西面东,座落于须弥座平台上,面阔3间,进深3间,前出抱厦,平面呈凸形,三面出歇山式顶,中间为四角攒尖琉璃宝顶,黄琉璃瓦绿剪边,檐下饰以苏式彩画。明间后设黑漆云龙屏门,挡住了亭后的高墙,有延伸花园西进之感。北侧有游廊接旭辉庭。

禊赏亭抱厦内地面凿石为渠,渠长27m,曲廻盘折,取“曲水流觞”之意,称“流杯渠”。渠水来自亭南侧假山后掩蔽的水井,汲水入缸,经假山内暗渠流入渠内。

亭的内外装修均饰竹纹,以象征王羲之兰亭修禊时“茂林修竹”之环境,恰切地烘托了建筑主题。亭前垒砌具有亭园情趣的山石踏步,亭檐下以刻有竹纹的汉白玉栏板围护,渲染了幽雅闲适的意境。

故宫御花园钦安殿东亦有禊赏亭,已拆。

禊赏亭的立意,出自乾隆的雅好,着眼于兰亭故事的意境而结合现实条件加以摹写,具有艺术性意象符号的形式特徵,是显而易见的。这就略如乾隆《题禊赏亭》诗中写道:“有石巉岩有竹攒,流觞亭里石渠盘。他年辽待临王帖,视昔由今正好观。”

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禊赏亭直接援名于传统的禊觞,这和西苑的流水音、圆明园的坐石临流,以及避暑山庄的曲水荷香等流杯亭命名均较为含蓄而有所不同,实际还出于宁寿宫花园整体立意的精心构思:这样,在全园空间逐步展开的序列中,也就能够以禊赏亭来直接彰明兰亭故事的心曲,借喻深蕴于历史之中的文化涵义和审美价值,极为儒雅、也高屋建瓴地突出了整个花园效仿文人归隐而不忘“士志于道”的“心斋”意象。 

和其它御苑的流杯亭命名不同,禊赏亭出于全园的整体立意,用典“禊赏”的精巧,还在它以“禊”的古谊隐喻“寿”,更进一层,则由“禊赏”致于“宁寿”,使花园同它所从属的宁寿宫,关联既十分密切,又优雅婉转,洽似曲水,极富诗意地平添了隽永的古韵,融注了士大夫的逸情高志,从而丰富并升华了这一内廷御苑的审美境界。

其实,为乾隆深谙的是,“禊”自古就有洁身修祀、除邪去疾而祈福宁寿的意义,也就是所谓“禊,祭也。”“祈介祉也。”后来曲水流觞的禊赏活动,也仍然承袭了禊事这宁寿的本谊。如晋阮瞻《上巳会赋》写道:“祈吉祥于斯涂,酌羽觞而交酬,献遐寿之无疆。”

刘宋颜延之《三日曲水诗序》说:“上膺万寿,下褆百福。”南齐王融《三日曲水诗序》云:“清歌有阕,羽觞无算,上陈景福之赐,下献南山之寿。”沈约《三日侍凤光殿曲水宴诗》曰:“川祗奉寿,河宗相礼。”等等,都有祈寿的意义。

晚年的乾隆,虽曾踌躇满志地以“古希天子”、“十全老人”自诩,然而面对寿终正寝这个不可抗拒的人生终途,祈福宁寿,也不能不成为他的一大心愿。在宁寿宫和宁寿宫花园的经营构思中,通过用典,以“禊”隐喻祈寿,来寄托和表达他的心愿,就很典型地反映了这一点。乾隆御制《宁寿宫铭》“朔吉修祀,宁寿斯踵。”其实就明确表达了这个意思。另如御制《养和精舍》“洁治宁寿宫”句中的“洁”,也正是“禊”的本谊,即“禊者,洁也。”

更进一层,正如乾隆题写宁寿宫乐寿堂“与和气游”的匾额、“亭台总是长生境”的楹联等所彰明的,在他看来,像历代文人高士那样旷达,逸情于园林之乐,则是颐养心性而求得长生的现实途径之一,这也正是由“禊赏”而“宁寿”的喻意所在。

“赏”,其实就是审美观照,极凝练的一字,契入心目,使“禊”由原始修祀意义而升华为审美的“禊赏”,更水到渠成,把花园的品味引向渊涵曾点气象和兰亭故事的崇高审美境地,也就是身心浑融在和谐而生机充盈的天地胜境中,在“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的人生愉悦中,去求得“宁寿”。不言而喻,乾隆的这种文人士大夫的理性精神,同历史上不少皇帝求仙拜佛、甚至冒险服食丹药以图长生的愚妄之举比较起来,毕竟高明多了。

禊赏亭用典“禊赏”的精巧,还在以它来彰示“遂初”,即彰明乾隆践行《老子》“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退隐“素志”高尚,同全园中心的遂初堂的立意直接而又有机地关联起来;而如后文所述,这实际也是宁寿宫花园整体立意的关键所在。

所谓“遂初”,直义就是实现退隐的初衷,这同“遂隐”、“遂志”及“初服”等意义,也都相近或相通。最早,西汉刘歆曾作赋《遂初》,表达他避世隐遁的意愿。东晋时兰亭禊觞的名士,王羲之的好友孙绰,自筑园林而赋《遂初》,则以隐逸标举清高,如刘宋时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引述:“时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

孙绰游放林泉十余年,融玄理于山水,以其称冠当时士人的才笔,作《游天台山赋》等诗,运气自如,情景交融,对后世影响很大,被誉为“南朝山水诗的先河”;而和兰亭故事相辉映,孙绰的遂初之志,尤为后世文人士大夫仰慕,遂初也由此成为观照和标榜隐逸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典故。

例如《宋史·尤袤传》载,尤袤因皇帝宠信,历仕三朝而官居显要,至死不得去职,归隐志趣弥深,于是“取孙绰《遂初赋》以自号,光宗书匾赐之。”他自称“遂初居士”,居室名“遂初堂”,连其文集也题为“遂初小藁”。元明时,文人高士也纷纷效仿于此,如归有光《遂初堂记》,还就遂初谈到了古今君子的“隐、处之思”,指出:遂初,实际就是君子“高世遐举之志”。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故宫古华轩简介
下一篇:故宫矩亭简介

Copyright © 2017-2025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