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京剧陈派是什么流派
陈派是京剧旦角流派之一,是近代青衣重要流派。陈派的唱法严整规矩,好比正楷,其他流派多是受他的影响并加以变化而成。
基本信息
陈德霖,清末民初青衣泰斗,其主要特色在于继承老派青衣演唱的传统,偏于阳刚一路,而在唱法上较前人略有变化,世称"陈派"。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陈的发声方法做些了解,尤其是脑后音的使用,对学好各旦角流派包括程、黄等派是有帮助的。
陈德霖上承时小福,基本遵循传统唱法,如"八大腔"在慢板中的运用,兼取胡喜禄所设计的新腔,使唱腔刚中有柔,改变了旧式直腔直调的唱法。又首创在唱腔收尾使用甩发腔收音,峭拔有利,成为后来青衣常用的唱法之一。陈德霖嗓音高亢激越,圆润清脆,直至晚年仍保持着优美的音色和充沛的气力。他吐字讲究,发音准确,因幼时曾习昆旦和京剧武旦,身段、武功都很熟练。做工严谨端庄,扮相雍容华贵的妇女形象能合乎身份。
陈德霖成名后倒仓极苦,经多年苦练,至光绪八、九年时,嗓音更胜从前,至老不衰。嗓音刚劲嘹亮,脑后音纯正,唱法属阳刚一路,满宫满调,年逾六旬时仍娇脆如少女,调门也丝毫不降,还是标准的正工调。
其他介绍
陈德霖生平不尚花梢,擅演剧目多位唱工和唱、做繁重的戏,如《祭江》《祭塔》《孝义节》《落花园》《长坂坡》《三击掌》《探寒窑》《武家坡》《三娘教子》《六月雪》《南天门》等,其中《四郎探母》《雁门关》中的萧太后则得梅巧玲的真传,有出色的表演。其昆剧如《琴挑》《出塞》等亦负盛名,成为京剧演员以昆剧为基本功的示范人物。中年以后,整理演出了一些冷门剧目,如《芦花河》《武昭关》《贺后骂殿》等,不仅丰富了舞台演出,也为后来的旦行开拓了戏路。
陈德霖收徒甚众,梅兰芳、尚小云、姜妙香、韩世昌、姚玉芙、王蕙芳、王琴侬、王桂秋等都曾得其亲传,王瑶卿、荀慧生、欧阳予倩等亦多向陈请益。传人众多,梅兰芳、尚小云、韩世昌(昆旦)等均自成一家。黄桂秋拜陈最晚,成名于南方,嗓音甜美宽柔,在陈派唱腔的基础上强调用湖广韵行腔吐字,几乎每个音符都很清楚的唱出来,而收放处则尽量少用强力是其主要特色。时人亦称"黄派"。纯陈派唱法今已不传,仅有少量唱片传世。
陈德霖一生为人正派,爱惜羽毛,收徒极慎,仅王琴侬、黄桂秋等数人,而对问艺者却不保守,王瑶卿、姜妙香、王蕙芳、王琴侬、梅兰芳、姚玉芙等均得其指教,有陈氏六大弟子之称。
相关文章
-
为什么清朝京剧没有女演员
顺治这年19岁,他对明朝留下的教坊司大有意见。他召见礼部尚书说:“教坊司里的女乐成分太复 ... -
京剧四小名旦的由来
中国京剧继1927年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确立“四大名旦”之后,青 ... -
京剧四大须生为什么有七个人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 ... -
京剧《八大锤》是什么故事
《八大锤》又名《王佐断臂》,包括《车轮大战》《断臂说书》两折,京剧传统剧目。该剧目取材 ... -
京剧《野猪林》是什么故事
传统京剧《野猪林》取材于文学名著《水浒传》第六回至第九回。故事说的是林冲被高俅陷害得家 ...
相关推荐
-
为什么清朝京剧没有女演员
顺治这年19岁,他对明朝留下的教坊司大有意见。他召见礼部尚书说:“教坊司里的女乐成分太复 ... -
京剧四小名旦的由来
中国京剧继1927年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确立“四大名旦”之后,青 ... -
京剧四大须生为什么有七个人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 ... -
京剧《八大锤》是什么故事
《八大锤》又名《王佐断臂》,包括《车轮大战》《断臂说书》两折,京剧传统剧目。该剧目取材 ... -
京剧《野猪林》是什么故事
传统京剧《野猪林》取材于文学名著《水浒传》第六回至第九回。故事说的是林冲被高俅陷害得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