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故宫馆藏鲜红釉盘

日期:2022-03-23   来源:网络

鲜红釉盘

鲜红釉盘,明永乐,高4.2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11.7厘米。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通体施红釉,盘口显白色胎骨,足内施青白釉,无款识。

此盘造型规整,胎薄体轻,红釉色泽鲜艳纯正,是永乐朝官窑红釉瓷作的典范。

明代永乐红釉素有“鲜红”之美称,此时的红釉瓷器继承了洪武朝红釉器制作的工艺成果,施釉均匀,釉面莹润,烧成火候恰到好处,釉色鲜红明艳,完全改变了洪武朝红釉瓷红中泛黑的不纯色调。

器物的口沿映出白色胎骨,是因为烧制时,釉层在高温熔融状态下自然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显露出胎色,这种现象俗称“灯草口”。

鲜红釉盘

鲜红釉盘,明宣德,高4.2厘米,口径20厘米,足径12.5厘米。清宫旧藏。 

  

盘撇口,弧壁,圈足。通体施红釉。圈足内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盘造型规整,胎薄体轻,釉色纯正,是宣德红釉瓷的代表作。

鲜红釉盘

鲜红釉盘,明正德,高4.9厘米,口径20.3厘米,足径13.1厘米。

盘敞口,弧壁,圈足。俗称“窝盘”。内施白釉,施红釉,无纹饰。圈足内施青白釉。无款识。

此盘作工精细,胎薄体轻,底心微下塌,釉质细润,红色鲜艳,是罕见的明正德瓷器中的精品。

自宣德以后,高温铜红釉产品渐少,传世的正德红釉瓷器颇为少见,说明当时高温铜红釉瓷器的生产渐入困境,可能技术已经衰退。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故宫馆藏青花加金彩缠枝苜蓿花纹碗
下一篇:故宫馆藏甜白釉僧帽壶

Copyright © 2017-2025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