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红楼梦》贾惜春为什么出家

日期:2022-05-09   来源:网络

《红楼梦》惜春说过:“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去。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第七十四回)也许你会认为她这是绝情绝义语,其实从佛教理论上讲,这正符合了小乘佛教所重视的自渡。虽然自渡比普渡要狭隘得多,但我们不能因此说自渡是错误的。惜春向往“大光明”,她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凄凉,清净无为,圆融自通。她厌弃世俗的浮躁与丑陋,因其“洁”而不能忍受世间的污浊。

王国维先生说,惜春是观他人之苦痛而获解脱,“唯非常之人为能”,“唯非常之人,由非常之力,而洞观宇宙人生之本质,始知生活与苦痛之不能相离,由是求绝其生活之欲,而得解脱之道”,惜春之解脱是“超自然的”“宗教的”“平和的”,因而可以说惜春是《红楼梦》里悟性极高的人。她的出家源自自我的了悟,她不甘愿活在浮躁和虚枉的痛苦中,是一种自我的顿悟。惜春出家早于宝玉,真于妙玉。这对于一个不经风雨、年纪尚轻的贵族小姐,实在难能可贵。

对于贾惜春这个人物的描写,在红楼梦中她的出场次数与其他人相比较并不多,然而从小说中对于惜春的描写,我们还是能从中对于这个人物有相关的了解。红楼梦中的贾惜春自小便不在自己的父母身边长大,虽然自己的身份是一个小姐,然而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至亲父母在旁,致使贾惜春的性格有些“冷”,似乎缺少了贾家其他几位小姐表现出来的真性情。

贾惜春的“冷”表现在大观园发生抄检的一夜,她对一直伺候自己丫鬟入画的不信任,对于丫鬟的求救漠不关心,更甚者还将丫鬟赶了出去。红楼梦贾惜春最终是出家为尼,从此与青灯为伴,贾惜春有这样的结局其实也不奇怪,因为惜春自小的成长环境所造成。当贾惜春逐渐长大时,贾府已经是呈现出了一片没落的景象,而自己的三个姐姐的命运又让自己对现实生活产生了逃避的想法。《红楼梦》中,贾惜春擅长画画,曾在贾母的授意之下,绘有《大观园行乐图》,她的才能也不能小视。或许是经常与妙玉相交,在目睹了贾府的衰败之后,贾惜春执意出家。

提起贾惜春的身世和命运,其实有些坎坷,惜春虽然姓贾,却不是荣国府正儿八经的小姐,而是宁国府的小姐。惜春的母亲在小说中没有名字的记载,只知道她母亲在她幼年之时便已离世,父亲在观中修道,贾母怜及惜春一人无父母在旁,便将她接来荣国府,与府中姐妹一同成长。贾惜春的身世和命运不禁让人感叹,其实大户人家的小姐也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

寄身在他人屋下,使得贾惜春自小便性子冷淡。既然谈及了贾惜春的身世,那么贾惜春的命运小说中又作了何种安排呢?贾惜春最后选择了与青灯为伴,她在看尽了贾府的衰败以及贾府姐妹的不同命运后,对生活充满了轻视,她为自己选择了出家的结局,或许可以说是厌恶了生活的表现,或许不少读者对于贾惜春的命运被如此安排有些惋惜,但其中小说中有些细节便已暗示了惜春的命运最终会是与青灯为伴,例如,惜春平日里与妙玉最为亲近;在出灯谜之时,又独独出了一个与“佛灯”有关的灯谜。

贾惜春的身世和命运最终为读者惋惜,但惜春最终能与青灯相伴,其实也是她对自己命运的抗争。大家小姐最后常伴青灯应该也是对社会批判的一种态度吧。

贾惜春“勘破三春”,披缁为尼,这并不表明她在大观园的姊妹中见识最高、最能悟彻人生的真谛。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说中非常深刻地揭示了她所以选择这条生活道路的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她在贾氏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到的多是贾府已趋衰败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实的一切既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

主观上,则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她那种毫不关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尤氏说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处世哲学就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所以,当贾府一败涂地的时候,入庵为尼便是她逃避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保全自己的必然道路。

对于皈依宗教的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如此现实的描绘,而绝不在她们头上添加神秘的灵光圈,这实际上已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在这里,曹雪芹用他的艺术手腕“摘去了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同样,曹雪芹也没有按照佛家理论,把惜春的皈依佛门看作是登上了普济众生的慈航仙舟,从此能获得光明和解脱,而是按照现实与生活的逻辑来描写她的归宿。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红楼梦》贾惜春出家的时候多大呢
下一篇:水晶兰是什么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