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土家族传统交响乐"打溜子"简介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土家族传统交响乐"打溜子"简介这一内容。
打溜子是流传于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合奏。它历史悠久,曲调众多,也是土家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土家族的大六子主要分布在龙山、保靖等地。那么,你对土家族的打溜子了解多少呢?
接下来,我们就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看看吧!
阀门的起源
大六子是土家族特有的打击乐,历史悠久。从今天土家族在“月食”时敲锣打鼓、驱逐“吞月”的所谓“天狗”的古老习俗来看,打阀可能起源于原始渔猎时代。人们捕猎动物时,会敲打捕鱼工具和锅、碗、盆、壶、勺、碗等“家伙”,庆祝自己的幸福。至今,土家族仍称打瓣为“打人”。在铜铁时代,铜铁“家伙”被取代只是时间问题。锣和钹的使用显然是很晚的。从根本没有乐谱来看,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只有通过模仿自然来体现,可见其古朴。
打阀的艺术特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大六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其音乐和表演特点如下:
(2)形式多样,手法灵活。充分利用速度、音色、力度、节奏的变化,将各种曲调有机地连接成成套,加上乐手精湛的演技,使其表现出各种生动的形象和趣味。
(2)节奏清新活泼,节奏变化频繁。音乐多以一盘为主,节奏变化多样。音乐段落的开头和节奏变化通常以1/4节奏转换,流畅自由,有稳定感,又不乏倾向。
战胜阀门的辉煌历程
1998年,仁和坪镇船山坪村的“大六子”第一次走出土家小屋,进入湖北电视台《人物春秋》栏目。
2001年获得该省首届楚天蒲公英音乐金奖。
2002年《滑行迎客》获宜昌市首届中老年文艺汇演金奖。
2004年参加江苏省南京市全国少儿蒲公英大奖赛,获得银奖。
2007年,南河锣鼓入选五峰中小学校本教材,盯着五峰。
2008年参加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演出。
2008年参加县里的民间文艺汇演,获金奖。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09年,大溜子艺人简被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大溜子代表性传承人。
2013年受邀出席澳门灯会。
土族的大六子风格古朴,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曲调多变,故称“土家族交响曲”。在我国少数民族器乐艺术中,大六子的独特组合及其精湛的演奏技巧自成体系,极具代表性。它不仅可以为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也可以作为音乐学中音色旋律研究中极其珍贵的本土民族文化样本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土家族传统交响乐"打溜子"简介的相关内容。如果你想要钻研更多的历史相关内容,我们推荐你关注古宫历史网。在上面你可以找到详尽的历史知识和有趣的历史故事,让你更好地理解过去,开阔视野,以及深化你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