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风云
长平之战时赵国为何输的这样惨?损失多少
公元前260年,秦军占领上党,继而去攻打长平,由此爆发了着名的“长平之战”。其中,身为交战方的秦国与赵国都投入了众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比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赵国虽然在综合国力上要劣于秦国,但战争除了要看交战双方的综合国力外,还要看两方将领在战场上的实战与谋略。
赵军一开始领兵的将领是廉颇,一个非常勇猛果敢的战将。长平之战中,由于秦军的攻势锐不可当,赵军数次与之交锋,皆以失败告终。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这位老将慎重地分析了战场的局势以及敌方的劣势,制定了固守不出的战术方案。无奈,赵王中了秦人的反间计,廉颇被撤下,转而换上了擅长“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此人虽熟于兵法,但却非常缺乏实战经验,他改变廉颇的战术,贸然进攻,最终大败于秦军,也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而秦军的将领是王龁和白起。长平之战初期,王龁带领着秦军不断发起进攻,接连取得胜利,攻占了赵军的两个重要据点,并俘虏了不少尉官,逼得廉颇只能固守不出。后来,秦军主将又换上了白起这位赫赫有名的战国将领,他针对当时赵军主将赵括的弱点而制定了计谋,从而获得长平之战的胜利,使赵国元气大伤,再难与秦国抗衡。因此,无论是从综合国力来对比,还是交战双方的用人、计谋,都仍然是秦国略胜一筹。
按照秦灭六国的脚步来看,秦国攻打赵国其实只是时间问题,但韩国的郡守冯亭向赵国进献上党郡一事无疑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战争开始后,原本赵国的兵力不在少数,且地形有利,还有廉颇这位名将坐镇,应该是尚可与秦国一战的。可是,赵国最后不仅输了,还输得全军覆没,异常惨烈。那么,赵国又是因何故才输掉了这场战争呢?
其实,赵国输掉长平之战也并不是偶然的。首先,赵国与秦国在开战前的准备上就有区别。虽然两国兵马的武力值相差不大,但是秦国约有兵马60万,赵国是45万左右,这在数量上有了一定的差异。其次,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内的经济得到发展,而赵国在经济和农业上则稍显滞后。因此,在战争所需的物资方面,赵国的储备并不充足。
当然,除了上述的这些外在因素,战场上真刀实枪的内在因素也是赵国输掉长平之战的重要原因。长平之战中,秦国使用的两次计谋都非常有效。一次是导致廉颇被撤换的“反间计”,一次是白起诱赵括出击的战术,最终导致了赵军全军覆没。而赵国这边,看清楚战局的老将廉颇选择了“固守不出”的战术方案,但却已经来不及看到结果了。后来的赵括又只会“纸上谈兵”,非常缺乏实战经验和灵活变通的能力。因此,赵国输掉长平之战,一方面是由于在综合国力上,秦国占有相对的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双方在用人和战略运用方面的差异。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霸气的敢死队:勾践神秘军团不逊秦国虎狼之师
所谓敢死队,指由不惜命的军人组成的突击先锋队,至于词义出处,大抵可以追溯到《三国志》 ... -
红颜祸水:中国古代因女人引发的一场离奇战争
有句俗语,叫做红颜祸水。这话听着挺让人瘆着慌,好端端的美女,怎就成了祸水呢?嘿,还真别 ... -
最后一搏打败德国人:一张战争海报背后记录的一战转折点
这是一张战争海报。这张海报于1917年在法国巴黎出版。海报的名称为《最后一搏,打败德国人》 ... -
诸葛亮北伐失败背后的战略误判
单以用兵指挥、计谋等来说,诸葛亮是很高明的,太和二年出散关攻陈仓不果,退兵时用计斩魏将 ... -
凭什么说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存在谎报战功?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长平之战白起将40万赵军降卒一举坑杀,前后杀敌45万。“括军败,卒四 ...
相关推荐
-
中国古代霸气的敢死队:勾践神秘军团不逊秦国虎狼之师
所谓敢死队,指由不惜命的军人组成的突击先锋队,至于词义出处,大抵可以追溯到《三国志》 ... -
红颜祸水:中国古代因女人引发的一场离奇战争
有句俗语,叫做红颜祸水。这话听着挺让人瘆着慌,好端端的美女,怎就成了祸水呢?嘿,还真别 ... -
最后一搏打败德国人:一张战争海报背后记录的一战转折点
这是一张战争海报。这张海报于1917年在法国巴黎出版。海报的名称为《最后一搏,打败德国人》 ... -
诸葛亮北伐失败背后的战略误判
单以用兵指挥、计谋等来说,诸葛亮是很高明的,太和二年出散关攻陈仓不果,退兵时用计斩魏将 ... -
凭什么说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存在谎报战功?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长平之战白起将40万赵军降卒一举坑杀,前后杀敌45万。“括军败,卒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