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八卦史记之六十一:韩国为什么是战国七雄中第一个完蛋的?
以前学历史的时候,战国七雄的说法是:秦齐楚燕韩赵魏,记忆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能生巧,一直到脱口而出。现在有了新的记忆法:韩赵魏楚燕齐秦,“喊赵薇出演齐秦”的谐音,不但容易记忆,而且这个顺序也是这战国七雄灭亡的顺序。很好的记忆法。
韩国为什么是战国七雄中第一个完蛋的呢?从客观情况看,韩国优势不少啊!
首先是人才。韩国出过暴鸢这样的名将,申不害、张开地(张良的爷爷)这样的宰相,冯亭、靳黈、公仲朋、田苓这样的谋臣,韩阳、尚靳、张翠这样的说客,就连在秦国修建郑国渠、把关中变成粮仓的郑国也是韩国公派输出的水利专家。
其次是关键技术。《战国策》里说,“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远者达胸,近者掩心”,韩国出产的刀剑也异常锋利,可“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再次是人心。韩国内乱很少,人心很齐,尤其是在申不害变法之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可是,韩国还是悲催地成为战国七雄的亡国先驱。
《史记·韩世家》,最常见的字句就是“秦拔我××”、“秦伐我”、“魏败我”、“魏攻我”等等。
韩国灭亡的原因有三。
其一,地理位置不好。韩国身处魏国、秦国、楚国的夹缝中,四面都是敌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实在是差得不能再差了,秦国一向以来的“远交近攻”,首当其中就是韩国,谁叫韩国就杵在人家家门口呢?
其二,国土面积小,人口少。韩国是战国七雄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相应的人口数量始终是个瓶颈,在冷兵器时代,人口的数量决定军队的数量,军队的数量往往决定战争的胜负,这个不是简单的依靠“生二胎”、“生五胎”之类的政策可以解决的,因为国土面积小,养不活更多的人口。
其三,缺乏明君。从三家分晋直到韩国灭亡,将近二百年时间,韩国基本上未曾出现过一位较有作为的国君,即使是韩昭侯推动了申不害变法,这个变法也有自己的先天不足,和商鞅变法不可同日而语。因为没有英明的君主,韩国的战略没有连续性,也没有什么长远的目的性。
还是韩非子在《亡徵第十五》中一语道破韩国灭亡的原因——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相关文章
-
战国后期各国为什么不联合抗秦
战国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各地的人才纷纷前往各国,企图游说君王任用 ... -
战国后期各国有多少人口
《帝王世纪》:计秦及山东六国,戎卒尚有五百余万,推民口数,当尚千余万。这里推测战国后期 ... -
战国时期名声显赫的君王最终却被活活饿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倾一国之力娱乐帝王,帝王本该丰衣足食。然而,一 ... -
中华上下五千年,只出一个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末战国初时人。祖籍河南鹤壁市淇县云梦 ... -
章邯为什么放弃楚国转而攻打赵国?
公元前208年10月,项羽率领6万楚军开赴赵国巨鹿,秦王朝灭亡的丧钟–楚灭秦巨鹿之战由此展开 ...
相关推荐
-
战国后期各国为什么不联合抗秦
战国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各地的人才纷纷前往各国,企图游说君王任用 ... -
战国后期各国有多少人口
《帝王世纪》:计秦及山东六国,戎卒尚有五百余万,推民口数,当尚千余万。这里推测战国后期 ... -
战国时期名声显赫的君王最终却被活活饿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倾一国之力娱乐帝王,帝王本该丰衣足食。然而,一 ... -
为什么说曹髦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傀儡皇帝?
与强权、暴政和残酷命运奋起抗争、壮烈赴死的皇帝曹髦,被写作“轻躁忿肆,自蹈大祸”(《三 ... -
1905年袁世凯接受采访时谈剪辫子:时间到了就会的
“为什么不把辫子剪掉呢?”我想到一些新派的中国人已开始改革,就冒险询问他。“会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