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个是啥?

《孟子·离娄上》,原文内容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大概内容就是“不孝的事有三件,其中没有子孙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就因为怕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他如同禀告了一样。”
不孝有三:据汉代著名经学家赵歧《十三经注疏》中“无后为大”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即:不孝的三件事是:一、对父母的过错“阿意曲从”,使父母陷入“不义”;二、家境贫困,父母年老,却不愿当官求俸禄以供养父母;三、不娶妻子,没有儿子,断绝了后代。
而自古至今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有一种传统思想,就是寄希望于后代人身上,让前人某种思想或者意愿得到延续,如果没有孩子,那就意味着死后无人奉祀,也意味着自此生命彻底断绝,所有就会有不努力娶妻生子导致无后,是最大的不孝。
1、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意思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曾参问孔子:“子女一味顺从父母之命,这可以称作孝吗”?孔子答道:“这是何话!这是何话!当父母有不义的地方就应该婉转指出。如果父母错了也一味的听从父命,那怎么能称为孝呢?”
2、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
意思是: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古代学子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在朝为官。虽然在今天看来为了俸禄走向仕途似乎没有骨气。为了有足够的资本侍奉贫苦的双亲,也要去为三斗米折腰。孔子也说上之天子,下到平民百姓不管怎样也都要尽孝。
3、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意思是: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在古代,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来劳动,来打仗。试想一下,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人口数量不多,人的死亡率很高,如果人们都不结婚生子,人类还能延续下来吗?所以当时的他结婚生子是自然的规律,任何反自然都是不应该的。
老祖宗传下来的《孝经》在新时代应该赋予新的意义,如今人们的生活变好了,社会上也衍生了很多职业,只要勤奋,每一个正当职业都能养活自己且侍奉父母。
对于第三条,不少人认为是封建社会给人们套上的枷锁。其实不然,儿孙满堂是父母对我们的期许,他们能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到快乐,如果我们连让父母高兴都做不到,和谈孝?
年轻人的思想更新迭代,说这父母不理解。为什么父母会拿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来逼迫你结婚生子?他们想要在活着的时候看到你有个圆满的家庭,这样,他们就放心若他们不在时,你也不会孤独寂寞。
相关文章
-
商鞅的生平经历,商鞅为何成为秦国功臣?
商鞅是卫国国君之后,姬姓公孙氏,本名公孙鞅,又称卫鞅。后受封于商地,故称商鞅。一个卫国 ... -
苏秦悬梁刺股,苏秦苦读拜相
苏秦是战国联纵双名士之一,名留千古。可是苏秦早年却因为潦倒而受到家人的鄙夷,致使他刺股 ... -
中华上下五千年,只出一个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末战国初时人。祖籍河南鹤壁市淇县云梦 ... -
为什么颜回最受孔子喜欢?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这么多学生中,孔子最喜欢的无疑就是颜回了。“苗而不秀,秀 ... -
齐国在战国时期的实力如何?为什么齐国没能统一天下?
在先秦各诸侯国中,齐国是唯一一个可以与秦国叫板的国家,国力甚至要强于秦国。这个国家开国 ...
相关推荐
-
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奕劻简介,奕劻是怎么死的?
清朝入关之后,曾经降清的汉臣有功劳大的都分封王爵。然而自康熙三藩之乱被平定之后,异姓不 ... -
傅奕识假佛齿
唐代有和尚假造佛齿,拿它敲击东西,不论如何坚硬,都被它一击就破。傅奕说:“这一定是金刚 ... -
中国第一首打油诗《咏雪》
明正德年间,南阳城一张姓男子,承祖榨艺,以卖油为生,油质优价平,久而以“张打油”呼之。 ... -
《一代名相陈廷敬》陈廷敬原型是谁?陈廷敬结局如何?
最近热播的《一代名相陈廷敬》,讲述了康熙朝名臣陈廷敬的故事。陈廷敬原名陈敬,因同科考取 ... -
司马干的生平简介,司马干是怎么死的?
《军师联盟》里刘涛所饰演的张春华被网友戏称为“春小太岁”,剧中的张春华与司马懿夫妻恩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