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崇祯上吊的山为何叫煤山?

日期:2017-12-18   来源:网络

1644年3月17日,闯王李自成带领起义军围攻北京。18日晚,崇祯帝仓慌逃到煤山。在砍杀了劝降太监张殷和嫔妃数人后,崇祯帝决定外逃,他先是在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后到朝阳门,又被成国公朱纯臣所拒,最后转向安定门,结果城门无法劈开。

3月19日黎明,崇祯帝绝望的返回皇宫,此时大臣们早已四散逃亡,皇宫空无一人,面对此情此景,崇祯帝心痛万分,自觉有愧于祖先基业,便用腰带在煤山观妙亭下的歪脖槐树上自缢身亡。

崇祯帝上吊的煤山,在元代时名“青山”,后来兴建紫禁城,曾将煤炭堆放于此,故有“煤山”之称。明永乐年间开挖护城河之后,将开挖的泥土堆积于此,形成了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由于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又是皇宫北边的一道屏障,所以,风水术士称它为“镇山”。

明清时园内种了许多果树,养过鹿、鹤等动物,因而山下曾叫百果园,山上曾叫万岁山。清顺治十二年(1655),改名为景山。 景山名称含意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诗·殷武》中有“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之句,说的是3000年前商朝的都城内有一座景山;其次,因为这里是帝后们“御景”之地;第三,有景仰之意。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明朝公主变“独臂神尼”被顺治赐婚善终
下一篇:高杰:闯王李自成最恨的人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