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1550年9月24日 蒙古与大明因互市造成“庚戌之变”
日期:2018-07-30
来源:网络
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互市”不遂率军进犯古北口,杀掠无数,京师震恐。时严嵩执政,兵部尚书丁汝夔问如何战守。严嵩惧战,不准诸将出击。于是俺答兵在城外自由焚掠,于饱掠之后,自行退去。事后,严又杀丁以塞责。史称“庚戌之变”。
庚戌之变影响:
庚戌之变是蒙古对明朝发动的大规模战争。战争的起因、经过、结局无不与明、蒙双方贸易联系的恢复及发展息息相关,故明蒙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作为维系双方和平交往的纽带是无法斩断的。这正是庚戌之变的实质所在。
同时庚戌之变不仅暴露了明王朝在政治上、军事上的腐败无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在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民族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不可缺少的经济联系,也表面了明朝统治者不顾这种客观的、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的制约而制定并执行的错误政策。
编修《明实录》的明朝史臣就庚戌之变一事评论道:“虏自壬寅(1542年)以来,无岁不求贡市,其欲罢兵息民,意颇诚恳。当时边臣通古今、知大计如总督翁万达辈亦计以为宜,因其款顺而纳之,以为制御之策。乃庙堂不为之主议,既大言闭关以绝其意,又不修明战守之实而为之备,反戮其使以挑之,至于戎马饮于郊圻,腥膻闻于城阙。乃诏廷臣议其许否,则彼以兵胁而求,我以计穷而应,城下之盟,岂不辱哉?”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得九边者得天下!明朝的“九边”介绍
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学界乃至民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源于万历、天启皇帝惰政、不视朝; ... -
孝宣之治时期的经济政策
在汉宣帝治理下,很快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的盛世局面,将西汉国力 ... -
孤竹国的经济状况
孤竹国兴于殷商,衰于周,亡于春秋,从立国到灭亡,存在约940年(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660 ... -
光武帝刘秀时期的经济政策
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 -
锦衣卫和东厂西厂之间的关系
在明朝,有两大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分别是锦衣卫与东厂,其实明朝还有一个与东厂相似的西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