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明朝陪伴皇陵的太监:王承恩
明末太监王承恩,既聪明又狡诈,既善良却又极度残忍,手持朝政大权但对他的主子崇祯皇帝却非常忠诚。在李自成攻入北京时,王承恩本可以苟且偷生,但他却选择与崇祯一同自缢于煤山,后来顺治被其感动将他迁葬在崇祯陵墓外,让他可以永远“守护”皇陵。王承恩是不是历史上唯一陪伴皇陵的太监?
在当时的大臣里面就流行这样一句话:论奸,当朝无人能奸得过他王承恩;论忠,也无人能忠的过他王承恩。我是这样理解王承恩的奸和忠的:王承恩的奸不是奸臣的奸,而是贼。
他频施毒计干掉了对手周延儒,可以看出他心狠手辣,他帮崇祯登上帝位那种遇大事沉着实在值得佩服。他太了解崇祯,知道他多疑,所以他从来就是顺着崇祯的意思来给崇祯提意见,他这种做法很多人就会认为他是个奸臣,但如果你想想,难道非要象比干那些所谓的忠臣一样冒死进谏,最后白白把命送了,而皇上却也没听,合算吗?王承恩的做法,皇上一般都爱听,都采纳.别人的忠言都逆耳,他却不一样,他的忠言却很婉转,却很容易让人接受,这就是他有着高超的说话艺术和过人才智。他为崇祯出谋划策,为他带大、教导、辅佐的皇帝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崇祯虽然有大志,可惜他的前辈却给他留下的是个千疮百空的大明王朝,他也无力回天,的确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
对王承恩的经典评语:他不是普通的好人,他是个做着坏事的好人,他的一切都给了他的君主和他的国家。
相关文章
-
王承恩:陪崇祯皇帝殉节煤山的明末最后太监
李自成把北京的皇城围成了一只庞大的铁桶,眼前,大明朝廷就要咽气儿了。最可怜的是,刚愎自 ... -
历史趣谈:明太祖朱元璋子孙众多带来意想不到的大麻烦
朱元璋开创基业,要万世传承,需要设计一种可靠的制度,他参考历代的作法,格外强调分封制度 ... -
南明为何不能算做明朝历史的延续?
南明四帝一监国都是朱元璋的后裔,可是史学家一般都把1644年崇祯帝殉国看做是明朝的结束。为 ... -
“奸相”周延儒何以令崇祯皇帝恨之入骨
李自成入北京后,崇祯已死,太子被抓。李自成问太子,你家何以失天下?太子答:以误用贼臣 ... -
大明崇祯皇帝最后的日子
崇祯十三年江南遭大水,十四年有旱蝗并灾,十五年持续发生旱灾和流行大疫。地方社会处在十 ...
相关推荐
-
商王朝的疆域有多大
商朝的国土不是一个弥合的整体,而是以都城(大邑)为中心,四周远近散布着几个或几十个属于 ... -
《三国演义》的寓意:充满了若隐若现的讽喻和对历史的尖锐批判
中国古典小说的两大系统是演义和传奇,而前者与史籍有密不可分的亲缘,尤其是出自私人手笔的 ... -
王承恩:陪崇祯皇帝殉节煤山的明末最后太监
李自成把北京的皇城围成了一只庞大的铁桶,眼前,大明朝廷就要咽气儿了。最可怜的是,刚愎自 ... -
历史上最窝囊的傀儡皇帝:竟被部下打巴掌
北魏一朝蓬勃的国运,随着小太监宗爱的背后一刀以及太武帝的咽气,开始拐了道弯,颤颤悠悠直 ... -
历史趣谈:明太祖朱元璋子孙众多带来意想不到的大麻烦
朱元璋开创基业,要万世传承,需要设计一种可靠的制度,他参考历代的作法,格外强调分封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