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明朝有几个皇帝能活着看到儿子就藩

日期:2022-04-15   来源:网络

明朝的亲王都有自己的封国,比如秦王封国西安,晋王封国太原,燕王封国北平,包括靖江王也有自己的封国:桂林。亲王、郡王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要前往自己的封国,这就叫做就藩,术语称之为“之国”。明朝朱元璋对皇室待遇都很优待,皇子都能成为藩王,那么大明朝有几个皇帝能活着看到自己的儿子就藩?

虽然在朱元璋死后,无论是继位的朱允炆还是篡位的朱棣,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削藩。但是亲王不能留在京城而要去封国就藩,却是朝野上下的共识,无人敢于违抗。但是明朝16位皇帝(不算南明)中有几位能活着看到自己儿子之国呢?很可惜,有且只有四位,我们今天就来捋一捋。

第一位: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洪武年间的亲王,是真正的实权亲王。我们以朱元璋嫡次子秦王朱樉为例,秦王府的武相由长兴侯、陕西行省右丞耿炳文兼任,武傅则由巩昌侯、陕西行都督府佥事郭子兴兼任。至于秦王本人,手上则拥有西安左、中、右三护卫近两万人的强大兵力。

丙午,命长兴侯耿炳文于西安、凤翔、平凉、庆阳、延安、巩昌、临洮诸府旧军内选一万九千人充秦王府护卫军士。—《明太祖实录卷八十二》

朱元璋对于这些戍边亲王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藩屏王室,以安万姓”。就藩之前,亲王们在凤阳接受了长时间严格的军事训练。等到秦王、晋王即将之国之际,朱元璋又让大儒宋濂制定亲王就藩礼仪。其中亲王每到一地,当地的文武官员都要前来迎接,可谓是声势烜赫。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三月,皇次子秦王朱樉、皇第三子晋王朱棡在他们表哥曹国公李文忠的护送之下,浩浩荡荡前往西安和太原就藩。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三月,皇第四子燕王朱棣带着不到两岁的大胖小子朱高炽,前往北平就藩。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二月,皇第六子楚王朱桢之国武昌。当年十月,皇第五子周王朱橚(已由吴王改封)之国开封。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十月,皇第七子齐王朱榑之国青州。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十月,皇第十子鲁王朱檀之国兖州,皇第十二子湘王朱柏之国荆州。当年十二月,皇第八子潭王朱梓之国长沙。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正月,皇第十一子蜀王朱椿之国成都。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八月,皇第十三子代王朱桂之国大同。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正月,皇第十四子肃王朱楧之国甘肃、皇第十五子辽王朱植之国广宁、皇第十六子庆王朱栴之国宁夏、皇第十七子宁王朱权之国大宁。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三月,皇第十九子谷王朱橞之国宣府。当年九月,皇第十八子岷王朱楩之国云南。

由于年龄关系,朱元璋在世的时候,皇第二十子韩王朱松、皇第二十一子沈王朱模、皇第二十二子安王朱楹、皇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皇第二十四子郢王朱栋、皇第二十五子伊王朱未曾之国。

第二位:成祖文皇帝朱棣

太祖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随即开始了大规模的血腥削藩。前文提到的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相继被废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愤而自尽。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称“奉天靖难”。经过三年的苦战,燕军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攻入南京城,皇帝朱允炆自焚殉国。六月十七日,朱棣在奉天殿登基称帝,大明就此进入永乐时代。

和子嗣昌盛的老爹朱元璋相比,朱棣的生育能力实在有些寒碜。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皇长子朱高炽被册封为皇太子,皇次子朱高煦封汉王,皇第三子朱高燧封赵王。然而朱老四儿子虽然不多,夺嫡之争却异常激烈。

在老爹已经做了近两年皇帝的情况下,老大朱高炽却在此期间一直顶着燕王世子的头衔,要多尴尬有多尴尬。估计当时朝野上下都在传朱棣要立老二朱高煦做太子,让老大朱高炽继续做燕王。

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朱棣在南京、北京两地来回跑,老三赵王常年镇守北京,老大太子则在朱棣出巡北京时出任监国,然而没事干的老二汉王却一直逗留在南京,迟迟不去封国就藩。

对于汉王的封国,朱棣一开始的打算是云南,估计是想让老二去那边和沐家掰一掰手腕。然而汉王志在太子之位,自然是不想去云南。到了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朱棣终于下定决心打发汉王去就藩,这次给他选定的封国是山东青州。

丁巳,敕汉王高煦:“青州重镇,今命尔居之。已遣人相度王府,尔亦遣人往彼视之。”—《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六十四》

一旦去了青州,意味着太子之梦彻底终结。不甘心失败的汉王多次在朱棣面前表达意欲“留侍左右”的想法,但是永乐皇帝这次心志坚定,做出了非常严厉的表态:“青州之命,更不可辞”!

朱高煦对此非常失望,趁着朱棣在北京的机会,暗中“私造兵器,阴蓄异志”,打算学习老爹好榜样。得知消息的朱棣从北京紧急赶回南京,随即对老二展开清算,不但将其部下全部处置发落,甚至还打算将朱高煦废为庶人。此事虽经太子求情而作罢,但朱棣最终在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三月将汉王赶到山东乐安州就藩,就此绝了他夺嫡的念想。

皇太子复屡言之,上曰:“汝若不从吾意,久当悔之。”又曰:“今可寘之何地耶?既不肯往青州,决不可复留于京师,虽畿内之地亦不可容。吾今强狥汝意,不去其爵,处之近畿之地。一旦有变,可朝发而夕擒也。”于是有乐安之命。—《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六》

至于老三赵王朱高燧,虽然他在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曾经谋划过一场未遂政变,但是朱棣居然还舍不得让他去封国河南彰德就藩。直到朱棣驾崩,皇太子朱高炽继位,赵王才正式之国彰德。

第三位:世宗肃皇帝朱厚熜

谁都没有想到,汉王这次狼狈不堪的之国,竟然会在此后近一百五十年时间内成为绝唱。朱棣驾崩后继位的仁宗朱高炽,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就猝然驾崩。

仁宗共十子,其中第四子朱瞻垠早逝,第三子越王朱瞻墉、第八子滕王朱瞻垲、第十子卫王朱瞻埏在京师去世,未曾之国。长子朱瞻基册为皇太子,仁宗驾崩后继位,即明宣宗。次子郑王朱瞻埈、第五子襄王朱瞻墡、第六子荆王朱瞻堈、第七子淮王朱瞻墺、第九子梁王朱瞻垍在明宣宗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分别之国凤翔、长沙、建昌、韶州和安陆。

宣宗共两子,长子朱祁镇以皇太子的身份继位,即明英宗。次子朱祁钰先封郕王,土木堡之变后登基称帝。英宗南宫复辟后仍废为郕王,最终在紫禁城西内去世。

英宗共九子,其中第三子朱见湜、第四子许王朱见淳早夭,第八子忻王朱见治在京师去世,未曾之国。长子朱见深册为皇太子,英宗驾崩后继位,即明宪宗。次子德王朱见潾于明宪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之国济南,第五子秀王朱见澍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之国汝宁,第六子崇王朱见泽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之国汝宁(秀王已死且无嗣),第七子吉王朱见浚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之国长沙,第九子徽王朱见沛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之国钧州。

宪宗共十四子,其中长子、次子悼恭皇太子朱祐极和第十子早夭,第十四子申王朱祐楷在京师去世,未曾之国。第三子朱祐樘册为皇太子,宪宗驾崩后继位,即明孝宗。第四子兴王朱祐杬于明孝宗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之国安陆,第五子岐王朱祐棆、第六子益王朱祐槟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分别之国德安和建昌,第九子寿王朱祐榰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之国保宁,第七子衡王朱祐楎、第八子雍王朱祐橒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分别之国青州和衡州,第十一子汝王朱祐梈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之国卫辉,第十二子泾王朱祐橓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之国沂州,第十三子荣王朱祐枢甚至在明武宗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才之国常德。

孝宗共两子,其中次子早夭,长子即武宗朱厚照。至于武宗,大家都很清楚他因为死后无嗣,才由堂弟朱厚熜从安陆入继大统,即明世宗。

明世宗共八子,其中长子哀冲太子朱载基、第五子、第六子、第七子、第八子均早夭,次子庄敬太子朱载壡又在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不幸去世,皇帝身边仅剩两个儿子:第三子裕王朱载坖和第四子景王朱载圳。

由于明世宗在庄敬太子去世既迟迟没有册封皇太子,又没有让裕王和景王之国,裕王党和景王党之间的明争暗斗极其激烈。直到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世宗这才通知大学士严嵩,让他安排景王之国事宜。

是时上春秋高,国本未建。二王并居外邸,形迹相儗。景王母妃在上左右,又行奥援。虽天意圣心自有攸属,而群情恫疑,皇皇靡定。奸邪之党日夜窥伺观望,幸天下有变而欲以钧奇取富贵,有识之士深以为忧。忽闻夜半中旨涣颁,京师士民踊跃称庆。天序既定,群邪顿消。始知渊衷然断,信非凡愚所能测也。—《明世宗实录卷四百八十九》

当年年底礼部向世宗提出要重新更定亲王之国礼仪,理由也很简单,自永乐十五年至今一百四十三年时间里面,还没有哪位亲王是在父皇在世的时候之国。换句话说,自太祖、成祖之后亲王之国都是“以兄命弟”,而这次景王之国则是“以父皇命子”,礼仪必须要进行调整。

简单地说,就是原本亲王之国只需要在奉天门“陛辞”就行,现在可以让景王在前一日进宫到世宗和其母妃之前“面辞”。

不过主要是支持裕王的文官们当然没这么好心,借着修改礼仪的机会,这帮人好好恶心了景王一把。原来在这套新之国流程之中,景王需要去裕王府行四拜礼,随后裕王要到景王府行两拜礼。什么叫杀人诛心,这就叫。当然世宗还是喜爱景王的,下旨免去了这个二辞礼。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二月十七日,景王朱载圳离开京师,之国湖广德安府。

第四位:神宗显皇帝朱翊钧

世宗驾崩后,裕王朱载坖继位,即明穆宗。穆宗共四子,其中长子宪怀太子朱翊釴和次子早夭,第三子朱翊钧册为皇太子,穆宗驾崩后继位,即明神宗。第四子潞王朱翊镠于神宗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之国卫辉。

神宗共八子,其中次子、第四子和第八子早夭,长子朱常洛册为皇太子,第三子朱常洵封福王,第五子朱常浩封瑞王,第六子朱常润封惠王,第七子朱常瀛封桂王。神宗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前后合计四十八年。但是那么长的时间里面,却只有福王一人就藩。

太子朱常洛和福王朱常洵之间的“国本之争”,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太子只是神宗和其母王恭妃一时的激情产物,皇帝和福王生母郑贵妃之间才是真爱。为了让福王做太子,神宗和大臣们斗争了十多年,最终不得不在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册封朱常洛为皇太子,封朱常洵为福王。

然而无论是神宗本人,抑或是郑贵妃还是福王,都对这个结果不甘心。福王向自己的叔祖景王学习,就是留在京师不走。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太子生母王氏去世。由于此时福王仍然悠哉游哉地待在京师,时时觊觎着皇太子之位,大学士叶向高认为只有将王氏风光大葬,天下才能安心。

戊午,礼部奏皇贵妃薨逝,合行事宜奉旨照世庙皇贵妃沈氏例行。但臣历查我朝皇贵妃薨逝,俱未有诞育东宫。惟宪庙淑妃为孝宗敬皇帝母、世庙康妃为穆宗庄皇帝母。然其薨时,皆未封皇贵妃,未经册立东宫。当日礼仪,俱拟从厚。况今皇贵妃既膺封典,皇太子册立东宫已久。尤天下臣民观望所系,礼仪更当加隆。—《明神宗实录卷四百八十七》

自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开始,言官们轮番上疏催促福王之国。万历帝和大臣们斗争了那么多年,早已修炼成精。他老人家表示之国没问题,但是朕的爱子到了封国之后还要过日子啊,这样吧,你们什么时候给福王准备好四万顷的田地,福王立刻之国。明制百亩为顷,四万顷就是四百万亩。

消息一出,天下哗然。其实说起来四万顷这个说法,也并不是神宗和福王心血来潮狮子大开口,因为当年景王之国德安,世宗的赏赐就是四万顷。但是神宗不管言官们怎么喷,就是咬定四万顷不松口,对于这些人的奏本一概留中不报。福王也毫不在乎,你们打你们的口水官司,我过我的逍遥日子。

如以景府为辞,则自景府而前多少亲王,其庄田之数并未有出数千顷之外者。惟景府以皇祖宠爱,踰涯越分,遂有此请。皇祖一时失计而听之,至今议者尚追咎其事。以为坏祖制者,景府也。王奈何尤而效之乎?—《明神宗实录卷五百八》

明神宗金丝翼善冠

神宗很明白文武官员们的真实想法,他心中也清楚太子之位已牢不可破。但皇帝本人年事已高,想着多留福王一年是一年。但是万历四十一(公元1613年)年六月初二日发生了企图行刺太子的“王曰乾案”,郑贵妃和福王乃至神宗都遭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皇帝不得不在四日后告诉内阁:“今皇太子与福王名分不同,大义已定”,意思就是你们放心。当年年底,神宗正式下旨让福王在次年三月二十四日之国河南洛阳。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五月,朱常洵抵达洛阳福王府,纠缠数十年的“国本之争”终于暂告段落。

福王虽然之国,但是其余诸王却依然留在京师,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直到明熹宗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才分别之国汉中、荆州和衡州。

神宗驾崩后,皇太子朱常洛继位,即明光宗,在位仅一个月便猝然暴崩。光宗共七子,其中次子、第三子、第四子、第六子和第七子早夭,长子朱由校继位,即明熹宗。第五子朱由检先封信王,熹宗驾崩无嗣,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位。崇祯帝共七子,其中次子、第五子、第六子和第七子早夭,长子朱慈烺册为皇太子,第三子朱慈炯封定王,第四子朱慈炤封永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义军攻入京师,崇祯帝诸子尚未来得及之国便于国破家亡。

太祖时代的亲王之国是为了戍边,此后无论是成祖、世宗还是神宗,亲王之国却成为了政治斗争的工具,岂不悲哉?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靖难之役时北元为什么不趁机攻打明朝
下一篇:明朝塞王都有谁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