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中国四大直辖市名字的由来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西周时为所封巴诸侯国首府,秦汉时置巴郡,古名称巴。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梁楚州为渝州(因嘉陵江古称渝江),不久废,唐复置。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为恭州。
南宋孝宗(赵昚shèn )即位后封其三子赵惇(dūn)为恭王。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惇继皇位,半年后,升恭州为府,认为真是“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自此后始有“重庆”一称。元为重庆路,明清仍为重庆府。1929年设重庆市,至1997年3月又升为直辖市。因嘉陵江古称渝江,故重庆简称为渝。重庆还有“山城”、“雾都”、“西南火炉”的别称。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北京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一种说法:上海名字的由来与河流有关
“上海”一名,起源于水名,始见于北宋记载。上海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由于泥沙沉积逐渐变成了沙滩,最后成了一块新生陆地。春秋时期,吴王曾在此建了个馆舍,取名“华亭”。战国时,这里是楚国贵州黄歇的封地。三国时,东吴孙权在这里建起了水师基地,那时这里还是一个无名的小村落。到了唐朝,当时的吴君郡(今苏州)太守赵居贞上奏,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和海盐北境设置华亭县(今松江区)。那个无名小村落也有了华亭的名称。这应该是上海最早的名称。
北宋前东海来船由松江(今吴淞江前身)溯入内陆,至青龙镇(今旧青浦)寄碇,经过松江近海十八大支流,“上海浦”为南侧之一,初不显著。北宋时松江上游变窄,海船改由松江南侧支流上海浦入口,所停江岸渐成聚落(后发展为十六铺地带),那时吴淞江,即今苏州河南岸有两条支流,一条是上海浦,一条是下海浦。南宋咸淳元年即1265年,开始在这里建镇。建镇的治所在上海浦附近,故取镇名为上海镇,这就是“上海”名称的来历。“上海”一名由此彰扬,以至之后在此设置政府机构和行政建制时都沿以为名——元朝的上海市舶司、上海镇,民国的上海特别市,直到今天的上海市。
另一说法:上海名字的由来与渔民有关
上海简称沪,名称最早见于北宋郊旦之《水利书》。上海因何得名?一说“其地居海上之洋”(《弘治上海志》),即当时渔民商船出海的地方;一说是由于当时的渔民用“沪”这种捕鱼的工具劳作,干活就是上“沪”,因而得名。宋代开始设上海镇,元代称上海县。宋代之后贸易日盛,一跃而为“东南名城”,至清道光年间,“商贾云集,海艇大小以万计,城内外无隙地”。1928年设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称上海市,沿用至今。
相关文章
-
明成祖朱棣妙算平定吴杰叛乱
明成祖朱棣率军平定吴杰叛乱,吴杰等率兵从真定出发,企图与另一个叛军将领盛庸会合,共同进 ... -
科举六考皆夺魁的唯一奇才:黄观
明清时期,“状元”特指殿试第一名,依次而下,会试第一名称“会元”,乡试第一名称“解元” ... -
秦淮八艳之寇白门的三段感情,寇白门嫁给了谁?
“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知寇白门?”这是钱谦益为秦淮八艳之一的寇白门所写的诗,而这首诗 ... -
为何说顾横波在秦淮八艳中地位最高?如何做到的?
明末清初,是一个政权向另一个政权过渡的时代,国家动荡,人们长期处于一种不安定感中。在这 ... -
1409年6月20日 十三陵的第一个陵“长陵”开始修建
1409年6月20日,十三陵的第一个陵“长陵”开始修建。到清顺治初年完成“思陵”止,十三陵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