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历史
苏小小是谁?苏小小为何会成为诗妓?
古代中国有四大名妓,苏小小便是其中的诗妓,她名动一方,是史书上记载的第一名妓女。
苏小小是主动走上这条路的,而且是在很有钱的情况下。一般的剧情不都是哪个良家少女,因为家里贫穷,才会被迫卖入青楼的吗?怎么苏小小这样大胆?
其实,苏小小先世曾担任东晋官职,不过时局动荡,他们一家从江南姑苏辗转流落到了钱塘,一直靠祖上的产业生活。父母经营得当,苏家成为了当地的富商。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在苏小小15岁这年,她的父母却双双离世。由于她是独女,年龄又不大,根本就没有商业经验,只好选择变卖家产,实实在在的拿着钱。
苏小小长得玲珑小巧,当初她的父母为其起名,就是考虑了这个因素,所以才小小、小小的叫她。苏小小的容貌不能说倾国倾城,但也算上等之姿,和很多红尘女子不同的是,苏小小的身上还有一股文人的气质。可能正是苏小小与众不同,和文人特别说得来,很多少年名士都喜欢她。
处理完家产的事情以后,苏小小带着乳娘贾姨搬到了城西西泠桥畔的林中小楼里,风景非常好,文人都好这种景致,也跟随苏小小来到这里,经常到小楼中找苏小小吟诗会友。
没有双亲约束苏小小,她又正是活泼开朗的好动年纪,就算马车后跟着一大批少年,她也不会阻止,更不会不好意思见他们。相反,她和他们非常要好,很多人时不时的就要举办一次活动,一起玩。因此,苏小小的名气越来越高,她的小楼前的马车也是来来去去,络绎不绝。
在钱塘一带,诗妓苏小小当属第一红人。谁人不知城西有位俏佳人苏小小!
苏小小命中注定的男人出现了,他是当朝宰相之子阮郁,奉命去浙东一带办事,途径钱塘游玩一番。不巧,苏小小便这样和阮郁偶遇了,两人一见钟情。苏小小是小美女,阮郁是翩翩佳公子,看对眼是非常正常的。
苏小小开放,明白心意,就开始和阮郁交往,他们的感情是越来越好。但是,阮郁的父亲听说阮郁天天和一个妓女在一起,非常生气,派人将阮郁抓回了京城。苏小小本想和阮郁厮守到老,没想到自己的身份在宰相眼中竟是如此不堪。她明白,这辈子她和阮郁是不可能了,阮郁一走,她就病了。
苏小小从前认识的那些公子们天天跑来安慰她,没多久,苏小小便想通了,何必要这样为难自己呢?既然没有结果,放弃就好了,她的脸上重新展露笑容,那些公子们也开心起来。他们和往常一样,经常来找苏小小,苏小小又恢复到了从前的生活。
有一次,苏小小见到了一个跟阮郁长得很像的人,此人名叫鲍仁,是个穷书生,没有盘缠进京赶考。苏小小觉得这个鲍仁不是平凡之辈,又见他跟阮郁长得相似,便主动帮助鲍仁,给鲍仁提供盘缠,助他进京赶考。鲍仁感激苏小小,承诺一定会报答苏小小的。
但是,此时的苏小小的身体已经开始不好了,她觉得自己可能等不到鲍仁高中的那天,就告诉鲍仁,如果她死了,就把她埋在西泠一棵柳树之下。
鲍仁果然金榜题名,当他赶回来赴任滑州刺史时,却只赶上了苏小小的葬礼。他按照苏小小的遗愿,将其埋葬在柳树下,立碑“钱塘苏小小之墓”。
苏小小之所以会这么出名,还被历史记录下来,是因为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文士们身上,往往压抑着一种天性,一种肆无忌惮的天性,苏小小便解放了这种天性,所以引起了后世之人的热烈探讨。美与丑的界定,道德与不道德的分界等等。
相关文章
-
元恂真的造反了吗?孝文帝为何将元恂贬为平民?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第一位皇太子元恂,也称拓跋恂,他是孝文帝长子,十一岁时便被立为太子, ... -
“半老徐娘”是梁武帝的儿媳,因为出轨下场很惨
梁武帝萧衍的另外三个儿子,都是禽兽,或者是衣冠禽兽,梁武帝对他们却是纵容、溺爱。他是一 ... -
萧统与萧纲是什么关,萧统与慧娘的故事
萧统萧纲都是梁武帝萧衍的儿子,他们两个人先后被梁武帝萧衍立为太子。梁武帝最早的时候没有 ... -
谢灵运之死,一个著名官二代的自取灭亡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谢灵运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他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开创了独树一 ... -
杨丽华独女宇文娥英简介,宇文娥英怎么死的?
杨丽华在宇文赟还是太子的时候,由宇文邕做主,嫁给了宇文赟。这场婚姻对双方是双赢,宇文邕 ...
相关推荐
-
金日磾儿子为何成为汉武帝弄儿?这两个儿子结局如何?
元狩二年的夏天,在春天收获匈奴人的祭天金人之后,霍去病又再次率兵攻打祁连山,与匈奴浑邪 ... -
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奕劻简介,奕劻是怎么死的?
清朝入关之后,曾经降清的汉臣有功劳大的都分封王爵。然而自康熙三藩之乱被平定之后,异姓不 ... -
李景隆为何被称为朱棣内应?朱棣为何看不起李景隆?
公元1398年从微末起义,建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去世。因为太子早逝,朱元璋将皇位传给皇太孙朱 ... -
王莽长女孝平皇后简介,孝平皇后怎么死的?
王莽和霍光是西汉两位著名的权臣,而后世经常将两人放在一起比较评价。霍光在王莽之前,忠于 ... -
朱元璋的文字狱
徐一夔称赞朱元璋“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朱认为是“光头之下,天生僧人,为世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