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曾国藩是晚清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大人物,他的功绩可以看做是体制内跨界创业成功的好榜样,他奉命帮办团练并因势创立了分公司——湘军,历尽艰辛为大清公司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候,成为大清公司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大清公司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但他并非官宦之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二代”,没有什么背景,他的成功具有典范意义:这个农二代以自己的实践证明,常人通过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能成为圣人。
一个“笨”字成就智商不高的他
一代大儒并非天资聪颖,在他的回忆中也提到自己读书做事,他这样说:“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浓吟数时不能了。”
也就是说他的悟性比较差,无论是读书做事都比别人慢半拍。对于一名优秀的创业者来说,似乎拥有超高的智商已经成为共识,但曾国藩就是一个反例。
曾国藩能参加十几次科举最终做到封疆大吏,由一个书生变成一个武将,从一个“专业不对口”文职官员一夜之间转变为地方武装领导者,实现跨界创业。
由此来看,他的智商不能说笨,但是水平也就在中等偏下,即使这样的智商最后却能文武双全,那么他的秘诀是什么呢?不妨看看他的读书和治军的方法。
关于他读书,他有过这样的描述:“国藩愚陋,自八岁侍府君于家塾,晨夕讲授,指画耳提,不达则再诏之,已而三复之。”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老曾的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看下一本书,完不成任务,绝不睡觉。所以老曾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他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
除了读书看一看他的治军方法,曾国藩全集中有这样的描述“每到一处安营,无论风雨寒暑,队伍一到,立刻修挖墙濠,一时成功。未成之先,不许休息,亦不许与贼搦战。”
这就是曾国藩所谓“结硬寨,打呆战”,也是湘军陆战的基本大法。名将蔡锷对这条规定赞不绝口,称为“近世兵家所不及道者”。
无论是治学还是治军,这种“笨”字为指导的思想始终存在,所以资质平庸的他靠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才不会被数次失败的科举打倒,才能和太平天国鏖战数十载才获胜,这种笨功夫在他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
所谓“铢而积,寸而累”,君子在治学和做事上应当锱铢积累,艰难前进。成功也许比别人晚,但一旦成功,就是大成功。
所以,对于天生不是太聪明的他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充分发挥钝拙的长处。他一生做事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
涓滴积累,水滴石穿,追求的是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确实是一个补救智商不够的好方法。下笨功夫来做事,这也是曾国藩一生的成功秘诀。
更多>>(接下文评论)
相关文章
-
1905年袁世凯接受采访时谈剪辫子:时间到了就会的
“为什么不把辫子剪掉呢?”我想到一些新派的中国人已开始改革,就冒险询问他。“会的,时间 ... -
太监李莲英怎么伺候慈禧太后洗澡?
慈禧在脱下太后的制服、卸下太后的“职务头衔”后,她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这也许就是这件 ... -
周馥:李鸿章最信任的人
在安徽的建德县,有个叫周复的人,是李鸿章的老乡。李鸿章组建淮军时,周复前去应聘,因为字 ... -
洪秀全之妹洪宣娇简介,洪宣娇怎么死的?
太平天国是晚清起义首领洪秀全建立的农民政权,洪秀全最开始也是穷秀才,科举失利后开始走上 ... -
梁鼎芬“崇陵雪水”的故事
梁鼎芬只是近代一个小人物,在此不多说他个人的履历,但他和崇陵之间的故事确使他名垂青史。 ...
相关推荐
-
明末张献忠士兵忆吃人:女子缠过的脚味道像猪蹄
后来逃到江南的一个大西兵回忆:“吾曩年食五人矣!昔从献忠入蜀,蜀人畏之,避匿深山。无所 ... -
1905年袁世凯接受采访时谈剪辫子:时间到了就会的
“为什么不把辫子剪掉呢?”我想到一些新派的中国人已开始改革,就冒险询问他。“会的,时间 ... -
太监李莲英怎么伺候慈禧太后洗澡?
慈禧在脱下太后的制服、卸下太后的“职务头衔”后,她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这也许就是这件 ... -
周馥:李鸿章最信任的人
在安徽的建德县,有个叫周复的人,是李鸿章的老乡。李鸿章组建淮军时,周复前去应聘,因为字 ... -
阴丰的生平简介,阴丰是怎么死的?
自古以来,驸马娶了公主以后,真的幸福吗?东汉时期有位驸马名唤阴丰,他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 ...